@@@@@@@@@@@@@@ Welcome! 欢迎!@@@@@@@@@@@@@@

Welcome to my virtual home. This is a little private space for me to put my thoughts and share my feelings since 2005. Due to my wide range of interests, there are perhaps too many tags. I would explain some of the less obvious tags:

"About Life" is really about how I have been pondering about life and what enlightenments and paradigm shifts I had experienced.

"About Psi" contains most topics about happiness, optimism vs pessimism,
confidence, compariso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aspects.

"About Logical Thinking" is about my own way of interpretating and explaining
certain issues, aiming to debunk (or create?) superficialness of them.

"About Ideology" is about my thoughts on big concepts like freedom, justice,
fairness in society and religion.

"About Society" is more about my observations about the society, often through interactions with different peoples.

"My Country" reveals my frustration, critics and hope
on my homeland - Malaysia.

"My Little Pieces" has more short posts though mostly are written in Mandarin.

While I do have some posts on book reviews and business, I am planning to
separate them into author-specific and content-specific blogs. Stay tuned.

Enjoy your reading!

Sunday, February 28, 2010

一场意外的相遇

一如往常,我斜着身子把肘子顶在书架上,在书局有限的营业时间内,拿着书快速翻页阅读。正当我沉浸于与书中人物交流之际,有人轻轻拍了我的肩膀一下,把我拉回去现实世界的交流当中。

我转过头,看到一幅熟悉但又很久没有看见的样貌。“嘟嘟车!”,一句熟悉但又很久没有听见的称呼,就这样自然地溜出他的口。我们的神色都微微显露出一点点的不可思议,没有想到会这样不期而遇,没有想到会相遇。于是我们交谈起来,慢慢地倾起我的近况,直至他的妻子从另一边走来,给了我一封红包,开始与我闲聊。和她闲聊当中,我偶尔转过头,也向他说明。转了一两次,不经意间,我就发觉他的眼角逐渐有一丝丝的反光。

几轮谈话之后,他们离开了书局,而我也把书本提回上来继续翻阅,只是心里想着的,却是刚刚不久的偶遇与很久以前的回忆。他那滴浅微的泪珠,其实早已掉进我的心海,引起无限涟漪,一纹一纹地由近至远,变化不停。在这世上,只有他会这样叫我,也只有我会这样应他;往年的习惯,犹如尘封的酒罐,开出来气味仍在。在此之前,我忘了有多久没见到他,不知是两年、三年还是五年;更忘了有多久没听到那句称呼,不知是五年、十年还是十五年。所谓“嘟嘟车”,其实是因为我小时候喜欢经常“鼓起两颊嘟长个嘴”,所以他才这样称呼我。真是份外亲切的称呼,份外亲切的关系。只可惜,时过境迁,人依旧是,物却已非。彼此相对的环境,变得不似模样。

无奈我出世得晚,不能对局势有什么正面的影响,改变其经过的偏歪轨道。那份源自至良至善之心的亲切,一直让我感动至深,也让现在的我更加明白和坚信,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天性,一定要好好把握住,逐渐增强善加利用,才能发挥该有的作用、带来正确的影响、和实现自身的意义。有的人活力四射,但缺乏规划;有的人观察至深,但倾向避世;有的人善于谋略,但不重道义;有的人至良至善,但不善辨别。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实在是毕生的功课。

但愿,当我们再次相遇,那环境会再起变化。这样,彼此的那份亲切,才不会平添无谓的苍凉。当然,心中恳切地希望,在彼此的路上,我们各自都走好。

Wednesday, February 10, 2010

看透

古诗有句“做惯乞儿懒做官”,稍微改成“做惯闲人懒做工”,挺适合形容我现在的心情。自由自在的生活,没有排山倒海的职责,没有无理取闹的压迫,我越来越喜欢。把握充裕的时间来充实尚年轻的自己,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事。


对于企业世界的各种纷争,争职位、争权力、争升职、争上位,我越看越心寒,越听越意阑。一个公司的运作,如果大多有关这些无谓的“内部运动”,根本就是浪费人才。不能让人尽其能的公司,会逐渐被淘汰。一个老板,如果不能给予员工基本的尊重,只会各种剥削的小伎俩,根本就是无良商人。没有诚信的商人,根本做不长。

其实暂时存在的不一定合理,不能因为眼前的都是乌烟瘴气就认邪为正。举例,一个逝世的大富豪留给儿子三代都花不完的财富,但这个儿子天生败家,酒色财气全沾,大肆挥霍了十年,家产却仍未败完。于是人们啧啧称奇,挥霍这么久,怎么还没用光?然后他持续挥毫,到临死之前才把家产败光。于是不懂内情的人开始议论纷纷,原来大肆挥霍也可以善终,开始被迷惑。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不能被迷惑,哪怕是面对再强大的权力。能引起人性共鸣的,才是好策略,好管理。这道理,非常浅明,没有什么好迷惑的。索罗斯说:“组织这东西,一旦历史久了,就容易重视组织稳定和利益,更甚于原先的使命。” 大前研一说:“大企业一直找不到优秀人才,不是因为没有优秀人才进来,而是优秀人才进来后变笨了。”

尽管我未必会再涉及其中,但我就不相信混饭吃的,能混出什么名堂。只是我越看越透,更宁愿把一切当故事看,毕竟浮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人生有许多美好的事,更值得我去追寻。

附古诗:
游子闲来有事忙,
清早起床卧看山。
毕竟百年皆是梦,
做惯乞儿懒做官。

改变阅读方式

今年起会改变读书方式,先大致扫读一遍,再仔细拣出精美的句子与新颖的想法,以查阅、吸收、注解与分析,接下来按自己的理解去重整与归纳,最后写成纲要和赏析。而非简单地翻阅。


虽然这样阅读比较缓慢,但却有四大好处:

(一)去芜存菁,而非好坏通取。
(二)融会贯通,而非囫囵吞枣。
(三)加深记忆,方便温故知新。
(四)增强辨析,日后自成一家。

慢慢地,当你读越多书,思维越清晰,就能更迅速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阅读速度也会随着提升。更重要的是,记忆会衰退,兴趣会转移,只有留下纲要赏析,日后才能轻而易举地恢复理解,而不用再浪费精神去重新理解。

整个过程,最关键的是不断运用和锻炼自己的脑筋。书写,最能提升思维;所以,写纲要赏析,恍如和作者越空对话,能交流与激荡思维。在浩瀚书海中游动,在万里书宇中腾空,谁说书生无用?读死书才是书虫,读活书犹如书龙。

Monday, February 8, 2010

夜谈倾心之总结

晚风习习,促膝长谈,论事议理,人生几何。周六和伟华通宵聊天,交流了不少想法。最近我在读孙子兵法,于兵理事理有更深一层的领会;再加上现时沉浸于两极相生相克的道理,所以许多新奇但兼容的想法交替涌现。


当晚的交谈总结如下:外术与内道孰轻孰重,凝固与变化孰易孰难,欲望与静念孰虚孰实,表象与本质孰假孰真,全因个人学习多寡和志向长短而变化,进而影响析事的范围大小、领悟的速度快慢和悟理的层次高低。然而一切尽在两极变化当中,掌握事物根本,明白万象之圆,才能形成自称一格的学 - 思 - 行 - 教,相通相变。

尤其喜欢学 - 思 - 行 - 教这个循环。学与思的关系,孔子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明清楚,而知与行之间的互动,更是千古命题,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先知后行还是先行后知,没有常势,但有知就必须笃行,知而不行宛若不知。至于行与教的关系,大概没有人能否定,以身作则不证自明就是最佳的教育;然后有教就有学,有学才有教,周而复始循环不息。学与思是内心的修行,行与教是对社会的作用,因而一个人要是做好这四门功课,人生自然美满。

Sunday, February 7, 2010

善学为始

每一本好书都是作者的心血,集结了作者的思维结晶,反映着作者的传授用意。作者通过细细琢磨背景、主题、结构、表达和用字力使与读者产生共鸣,因而才有“读大师的书,宛如和大师对话”之说。但读一本书,能从书中领略多少,绝对因人而异。一句智言,不同的人听来,会有不同领会;共鸣有不同振幅,领会有不同层次,这是我大学二年期间醒悟到的。

阅读,究竟帮了你多少?而你,对阅读又有什么心得?最近我想到用简单的数学(假设)来说明为何阅读非常重要。

- 作者著书,酝酿心思数年,耗时一年(自己功力200%,能传于书100%。)
- 读者读书,耗时一星期(初阅领略30%;重组分析 + 20%),持续领悟数月(他山之石综合学习 + 20%,经历上层楼温故知新+ 10%。)

撇开酝酿思维的时间,一个人,如果通过著书立说能够获得200%功力,需要一年;如果通过阅读求进,能在一星期获得50%功力。用50%乘以52,比起写作,在同一期间,阅读能获得大于十倍的功力,而且是从大师手中获得非凡的功力,简直就是吸心大法。

当然,细究起来,这个比较或说法有很多无中生有(譬如写作能磨练思维,思维敏捷才能加强领会),但却清楚显示出他山之石的威力。

因而,不阅读而成功,可能嘛?一切,皆以善学开始。

Friday, February 5, 2010

恃强凌弱

有两种性质我最讨厌,第一是用意不良的虚伪,第二是恃强凌弱。前几天在吃午餐时,收盘Aunty在我还未吃完时想收走我的碗,幸好我及时示意。后来我们聊起天来,从她口中得知有些人会因此而破口大骂,实在没有礼貌。而在前几天的销售晚课上,主讲人提到,服务高级公寓的某些住客非常不容易,就算是集体免费宴客,他们也会抱怨,抱怨说浪费他们的宝贵时间,放弃吃高级料理就来吃这些低等菜肴。


这都是什么人呢?有财富了,有身份了,有成就了,有地位了,却失礼丧心,反而不像人了。

No one can teach me who I am

No one can teach me who i am.
No one can teach you who you are.
A lot of things can be taught,
but self discovery,
one of the few things that cannot be taugh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ursday, February 4, 2010

钱与人性

在庄严的诉讼庭大厅内,大家都各自留意着自己的时间。然后一个胖妇笨重地走了进来。左袋右包,金链粉鞋,全套在她臃肿的身材上,格外俗气,大概没人的眼睛愿意注视多一秒。

而偏偏我却注意地如此仔细,因为她正是我和立挺等待的人 - 我们的前任房东。她的出现确实让我有点意外,我还以为害怕见光死的她会一如往常地派遣无用的丈夫来挡箭。

没想到她今天吃了豹子胆,拿着那几张假单据誓言和我们玩到底不要紧,当协调官司请她出示身份证时,她居然一脸不屑地把自己的证件扔在桌上!当场被警告。看来她一点也不胆小,竟然可以侮辱自己抓破脸皮然后无视庄严。小市民那种外表上狂傲,但骨子里自卑的矛盾顿显无疑。

有时人性的某些卑劣让我很纳闷,尤其当这些举止与他们的财富完全不配。是财富扭曲了他们的人性嘛?自古以来,人们都清楚认识到金钱的魔力,从西谚"金钱是万恶之源"到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都无时无刻被提醒。

于是贪婪的人敛财万贯,而理智的人害怕聚财。可是事实真是这样嘛?富有的人一定不义嘛?富有的人一定骄奢嘛?看一看刚刚去世的新加坡首富,再看看乐善好施的南洋先贤如陈嘉庚等,美国富豪如比尔盖兹等,都在描绘截然不同的风景。即使备受争议的金融巨鳄索罗斯,也设立不少开放社会基金;更别说那些成功的中小型企业创业家,当中不少都处事低调,极少炫耀财富。如我念过的书(关于多数美国富豪)所说,大部分的富豪并没有如媒体所渲染般凡事讲排场讲气派,而是该用则用该省则省。

稍微偏颇地说,大多数的普通人和大多数的富豪的生活都是平实的,反而大多数夹在中间的,容易因为有少少钱就开始不知天高地厚,一朝得志语无伦次。好比最可恶的,往往不是残暴的老虎,而是为虎作伥的狐狸;最无耻的,往往不是富可敌国的商贾,而是碰上好运的暴发户。

到头来,其实钱哪里有什么魔力?一切都是人的恐惧和贪婪所致。钱,是一面最清晰的镜子,反映着人性;也是一关最恐怖的考验,测试着人性。驭剑者,人也,功夫不到家就会伤到自己;驭钱者,亦人也,人性不通透就会毁掉自己。

by TemplatesForYouTFY
SoSuechtig, Buraji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