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lcome! 欢迎!@@@@@@@@@@@@@@

Welcome to my virtual home. This is a little private space for me to put my thoughts and share my feelings since 2005. Due to my wide range of interests, there are perhaps too many tags. I would explain some of the less obvious tags:

"About Life" is really about how I have been pondering about life and what enlightenments and paradigm shifts I had experienced.

"About Psi" contains most topics about happiness, optimism vs pessimism,
confidence, compariso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aspects.

"About Logical Thinking" is about my own way of interpretating and explaining
certain issues, aiming to debunk (or create?) superficialness of them.

"About Ideology" is about my thoughts on big concepts like freedom, justice,
fairness in society and religion.

"About Society" is more about my observations about the society, often through interactions with different peoples.

"My Country" reveals my frustration, critics and hope
on my homeland - Malaysia.

"My Little Pieces" has more short posts though mostly are written in Mandarin.

While I do have some posts on book reviews and business, I am planning to
separate them into author-specific and content-specific blogs. Stay tuned.

Enjoy your reading!

Wednesday, March 31, 2010

挫折与希望

收拾文件时,无意中在联系表中看到了你的名字与电话。原来,你的字迹是那么的豪迈。曾经听说,字迹多少能反映出人的行为原则。这种说法,用在你身上,不无道理。豪爽的性格与朗朗的笑声,是你留给大家的印象,所以当你走时,大家都大惑不解。


而我,尽管也心存疑惑,尽管也不能接受,却自以为能隐约感受到你内心的挣扎: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前景的忧虑。没有哪个刚刚踏入社会的菜鸟不会有这些挣扎,只是在你身上,这些挣扎犹如恶性的双螺旋,转呀转,转到了末路。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或许因为你乐于助人吧。这与乐于助人怎么扯得上边呢?或许因为乐于助人的,大多并不乐于让人助吧。即使自己陷入困境,也不愿意麻烦他人,不是因为放不下面子,而是因为深觉世界早已存在过多伤痛与沉重,宁愿默默承受,也不想向外宣扬制造沉重,除非是知心的朋友。

只是,什么是伤痛呢?什么是沉重呢?这样说的话,或许对你有失公允,但是我觉得你认识到的,并不够透彻,毕竟你是在顺境下成长的,父母爱护姥姥疼惜,一生中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雨,才会误把短暂的转折视为永远的绝境。或许,我应该提早与你分享我的成长故事,让你知道我的内心曾经多么黑暗,你就不会选择走这条路了。

轻生的念头,为什么这么容易地会在你脑海中浮现呢?或许,每个人在经历重大挫折时,都曾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有个朋友也曾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然后开始想歪,跑到浴室把刀子放在手腕上,凝视着镜子中的自己,犹豫了好一阵子,才把刀子放下。这不是理智不理智的问题,我觉得要自杀的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们觉得自己走投无路,想不到结束挫折的方法,找不到可以依赖的人,才会想出这个“解决/解脱”的方法。

坦白说,我也经历过不少挫折,但我只会去忧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会想到要去轻生。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他妈的这个世界上比我可恶比我鄙贱的人多得是,他们还不是活得好好的,甚至可能活得比我更好,为什么他们可以活,我却要去死?” 这样想,胸中登时有一股傲气激荡。

一年前,面对生活的转折与挫折,你选择了离去;而一年后,面对生活的转折与挫折,我还未找到选择,但是至少你让我知道,离去绝对不是选择。当年的经济不景气,已经开始复苏;当初冻结的工厂,即将重新营运。人生如此漫长,不可能总是厄运连连的,你说不是吗?

Sunday, March 21, 2010

火火火火火!
烦烦烦烦烦!
怒怒怒怒怒!

烦意上脑!怒火攻心!我的问题、麻烦、烦恼、局限、困境、挣扎,就算能够让人明白,又能怎么解决?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就让环境改变你,当我被环境改变了,我还是我吗?当我已不是我,我要如何有意义地生活下去?我已经丢掉很多无谓的繁琐,看破很多短暂的表象,更舍弃了很多的潜能,为什么还是不能根治问题?为什么还是不能清楚地勾画出幸福地图?为什么我的力量是如此的卑微?我孤独地成长了二十年,才有今时今日,又花了好几年的内心挣扎,避开了左一个极端,右一个极端,经过好几次的恍然大悟,才自我探索出比较健康的心态,怎么都好像无用呢?我知道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是我真的尤其羡慕不用出色能力却依然活得轻松笑得好好的环境。环境没有问题,就不用苦思冥想去解决问题,去走自己的道路。我以为我有什么真本领,能够扭转乾坤,原来都是空想,这个世上,其实没有办法让没有“了解的同情”的人改变轻率的妄为,真的没有。至柔,无能;至刚,无能;刚柔并济,满足自我就有,实际也是无能。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但是就算有知我者,又如何?知我者不是解铃人,解铃人不是知我者。若只有我知人,而人却不知我,我又怎么去促进问题的解决?无解,无解,无解。或许,我其实不该解决掉当时突然而来的轻微精神分裂,这样子,今天我傻了,就什么都不用在乎了。

Saturday, March 20, 2010

短忧歌

我有所忧,你有所忧,你我都忧,又各有所忧。忧心什么?安心何处?路有多长?梦有多短?情能多真?人能多假?忧与不忧,都仍是忧。谁能不忧?又谁能只忧?是先忧后悠,还是先悠后忧?真是人生悠悠,忧忧人生。- 记忧谈

Friday, March 19, 2010

心如止水

最近有两位在这里的好朋友不约而同地结束了单身生活,迎来了各自期待已久的甜蜜与幸福。作为看热闹的旁观者,我自然替他们高兴。周边仍然形单影只的朋友,包括我,难免会受一些影响,多少会开始漫想。


“羡慕吗?” 一点点。
“空虚吗?” 一点点。
“渴望吗?” 一点点。
“害怕吗?” 一点点。

浅浅的涟漪缓缓散开,少少的情绪渐渐蔓延。但是我稍为观察当局者的情况,短暂假设代入角色后,心里却又有点不寒而栗,倒抽一口凉气,才醒悟原来自己现在有着无价的自由。当局者清,自得其乐,与我怎么看待无关,毕竟人各有志,甜甜蜜蜜与逍遥自在之间,各有取舍。只是,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男女之间分别之大,始终困扰着我。

在进入爱情之后,男性的快乐在哪里?
挑战成功的自豪感?
拥有伴侣的成就感?
给予保护的满足感?
受伤被疼的幸福感?

在进入爱情之后,女性的快乐在哪里?
被人保护的安全感?
有人陪伴的亲切感?
付出关心的喜悦感?
被人疼惜的幸福感?

对于大多数男女而言,对待爱情之间的区别,大致还是存在的,我想我的尝试回答,应该表达出了不同的侧重点。在得到爱情之后,男的热诚大概要比得到之前弱,而女的则相反。在得到爱情之后,男的大概比得到之前更渴望自由,而女的则相反。为什么在进入爱情之后,把大多数时间花在对方身上,更多男的会认为这是失去自由,更多女的会认为这是得到幸福?真是奇怪兼有趣。

当然,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所以无论我怎么回答,都是“以偏概全”;每一段爱情都是特殊的,所以无论我回答多长,都是“管中窥豹”。上述的判断,都源自我主观的观察,难免会有偏颇,但这确实是我目前的想法。或许,男人想追求的是女人,而女人想追求的是爱情吧!

男女之别,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理解与包容的问题。只是,现在非常自由的我,逍遥自在,乐不思爱,宁可偶尔抒发短暂的空虚,也不愿束缚奔放的心灵。爱情,纵使是每艘船最终靠岸的码头;我这叶扁舟,仍想暂时留在海中央,任海风吹弄、任海水流抚、任晨曦映照、任夕阳洒辉、仍星光笑烁,无拘无束地漂流,享受最后的自由。

宿命

有的树长于肥沃之土,营养充分茁壮成长,年年花满枝;有的树长于贫瘠之土,环境恶劣苦苦存活,日夜风摇根。纵使努力能带来更多偶然幸运的机会,也丝毫减弱不了厄运的影响。虽然这些未必是宿命的安排,但范围的大小却早已被环境所限定,能改变的仅有那么多。或许生活有序仅是茫茫无序中的无心插柳,但这稀奇的无心,其实无比地珍贵。就算能改变的很少,怎么也比苍白无力的宿命安排好。星火,就算未必燎原,至少也曾经灿烂,不是吗?

Saturday, March 13, 2010

奇人

人世间,本来奇人就很多;在辽阔无际的互联网上,奇人就更多了,遇到奇人的机会也更多。


话说有这样一个人,在面谱(Facebook)上通过悦读书房加我为友,于是好奇的我便去看看他的背景与过往的讯息更新,看到当中有不少关于中华文化的介绍与推荐,看来是同道中人,于是就发了封电邮与他联系,不过没两个回合,交流就打住了。我觉得他有点奇怪,虽然敬佩他“为往圣继绝学”的壮志,但是在他高举复兴中华文化的旗帜背后,我隐隐察觉到他有先入为主乱抛书包的倾向。诉诸于情绪的文章,往往让我的理性有点躁动不安。

自此之后,我就没什么注意他的更新,直到最近他发了篇关于“李约瑟”的短文,我的眼睛瞄了瞄,扫到第二个句子时眉毛登时皱了起来。“著名科学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李约瑟博士……”李约瑟博士几时拿过诺贝尔奖呢?我大惑不解,立刻去诺贝尔官方网站检查得奖者名单,确认了李约瑟博士不是诺贝尔奖得主。我的怀疑果然没有错。

避免他继续混淆视听,我开始了质疑,礼貌地在面谱上询问他这个问题,结果他回以长长的一段符号来晓之大义无的放矢。既然他逃避,我就直接替他总结出答案,请他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结果呢?结果他居然直接把整篇短文给删掉了!真让我惊讶的张开了口。然后呢?然后他把短文再重新发表,自然这一次少了关于“诺贝尔奖得主”的部分。真让我惊讶的关不了口。

长篇大论必有疏漏,得人指出错误,应当是求之不得,但是他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肯放弃扭曲事实,并且故意隐瞒曾经出错,实在令我迷惑。这个人,不简单,真的不简单,而且奇得很。容易让人轻信而后深信的,不会是荒诞不经的谬论,而是真假参半的迷论。我想他已经有半只脚踏入自己主观世界营造出来的虚幻世界,另外半只脚,悬在现实的半空中捕风捉影。我在之前的文章写过,完美的谎话最容易编,越是大义凛然的道理,越有可能是虚假的,纯粹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意淫。

你绝对可以认为我主观的推测有偏颇,但是对于故意隐瞒与扭曲事实来弘扬大道理的做法,我深以为恶。这绝对不是善心误做恶事,误披狼皮的羊,而更可能是别有居心与目的,披着羊皮的狼。要知道,单单复兴中华文化这一句子,就已经是多大的道义!能够带来多大的名声!如果他不重名声,又怎么会故意删除错误,而不是大方承认呢?包装。只是,以孔孟之道来作包装,让人痛心。

我喜欢中华文化,但我不会全盘接受它。我喜欢的,是它的精华;我警惕的,是它的糟粕。更重要的是,我不止喜欢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也喜欢其他文化的精华,更喜欢现代文明的精华,譬如法治精神与基本人权等。我相信,精华者,有普世的真善美元素,也必为世人所喜爱。五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并非不值一谈,但是谈谈就好,何必引以为傲?何必选择性失聪?是不是粉饰了祖先的丰功伟绩,我们能活得更昂扬?虚名。

最会骗人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切莫为了弘扬道理,而牺牲真实。这样做,不但无功于弘扬道理,反而是对道理最为讽刺的亵渎。出卖了理性,就是出卖了灵魂。以欺骗自己与出卖灵魂的代价来换取名声,值得吗?或许因为我不是奇人,所以我不觉得值得吧。



Friday, March 12, 2010

物 - 欲 - 人

有些东西,不是单凭说说就能证明什么,而是必须在它们来到时以正确行动回应,才能宣告度过考验,譬如说名利权。


不是说这三件奇物一定不好,纵观历史,也的确有人能够正确利用它们发挥出奇效;只是对于大多数的一般人而言,这些奇物犹如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了,就连带把自己本来尚能控制的魔鬼,也一并释放出来,呼乱风唤暴雨,肆意作乱。你难道没有看到,许多中了彩票的横财暴富起来的一般人,呼风唤雨过后居然陷入贫困潦倒,生活状况不但不如运气来到之前,精神状况反而多了无尽唏嘘、遗憾、后悔、哀伤、自责与痛苦?不过是一般人,当然不知道如何利用了。

那前无来者的体坛猛虎伍兹呢?是不是一般人?那享誉无数的顶级导演梁智强呢?是不是一般人?他们有过人才华、有辉煌事业、有雄厚财富、有赫赫名声、有家庭子女,几乎人生圆满的所有元素都有了,应该不是一般人了吧?但是他们也一样驾驭不住心魔,在一片责骂与窃笑中,倒下了。从这个角度看,原来他们也不过很一般。我仔细看了伍兹向大众致歉的报导,才明白为什么他倒下了。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倒下,所以他倒下了。上得山多终遇虎?他自己就是老虎了,还怕谁呢?至于梁导演,恐怕也是这样想的。他们都以为包揽了名利权,就可以为所欲为而无所顾忌,结果伤害的,反而是身旁最亲的、最无辜的。

你为他们觉得可惜吗?我一点也不觉得可惜。不是因为我嫉妒他们或憎恨他们,也想落井下石一番。如果不是因为事情被揭发,魔鬼会甘心重回潘多拉的盒子里吗?前一段的故事是福兮祸之所伏,身在福中不知福却肆意妄为,种下祸的种子;接下来的故事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羞辱让他们醒悟自己的过失,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过而痛改,种下福的种子。只是被殃及的池鱼,享了什么福,往后又会有什么样的福呢?我真的不知道。

其实,娱乐圈本来就是是非之地,时时都有劲爆新闻;而各处高峰,也大多被脏雪覆盖,远看洁白而已。只是新闻爆来爆去,为什么仍未见有警惕之效呢?为什么都抱着侥幸的心态,而不从别人的错误学习呢?世人,在这些考验之下,难道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名利权者,可载舟亦可覆舟,道理非常浅显,但真正明白的,又有几个人呢?明白了,就能独善其身,亦或兼善天下。

能独善其身的,清楚了解自己缺乏能力驾驭这些奇物,所以甘于平凡;能兼善天下的,清楚了解自己需要这些奇物来让世界更美好,所以能随时警惕自己。人们常说,男人只是为两样东西所烦,不是“烦事业(金钱)”就是“烦女人”。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但仔细想一想,只为这两样东西而烦的男人,一旦有事业有家庭过后,还会有什么追求?还会玩什么?

其实,人生一世,匆匆忙忙只为追求事业和女人,匆匆茫茫只为追求昙花一现的名利权,是否欠缺一些最根本的东西?我们都在赶路,可是,什么东西在赶我们呢?

Sunday, March 7, 2010

破虚归真

让自己跟随时间流动,不让时间平白流失,有空余就学习;不妄自追赶时间,疲倦了就休息;不沉溺于缅怀已逝的过去,记忆无需被读取时就不启动;不过分担忧将来的流向,让安排好了的事情顺着时间来到,让意外发生而不惊怕。人若鱼,时间若水,人过时间,恍若鱼在水中闲游,那么怡然自得。诚然,水不能为外物所污浊,时间不能为外人所主宰,否则如鱼于水之说只是空谈、只是妄想。


随着对人生的思考越来越深入与重新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看破的虚幻之念越来越多,也就更加珍惜剩余下来的东西:珍惜时间、珍惜学习与成长、珍惜思想、珍惜亲人与朋友、珍惜美好。我现在的想法很直接,不知道要如何消磨时间的人,跟害怕与时间独处的人,大抵都还没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与方向,更别说掌握人生了。

那我看破的虚幻之念有什么呢?有很多,但主要是那些表面的风光、短暂的利害与混沌的争权。譬如说我曾经敬畏的,大型企业的大腕与高级主管们,原来不是大多数的都具有远见卓识。譬如说那个我曾经有所幻想但幻想不大的国际华语辩论大舞台,前两年我就在某一届中国冠军队某个队员的博客中,看到当中某些所谓名教练私底下某些不知所谓的行为。譬如说当初学长曾经推荐必读的,提出“文明冲突论”的亨廷顿,前几天我就在作家木令耆的《读书拾遗》中,看到关于一般哈佛学界视他为“学术界的恐龙”(恐龙,大而不当,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描述。譬如说经常被长辈视之为真实可靠的,也是我小时候主要的精神粮食 - 报章,近年来在商业和政治的狂风暴雨侵袭下变得如此残破欲坠。譬如说我小时候读到的,不少伟大科学家之“完美”人格,自我从科学史得知他们的不少阴险伎俩之后变得如此苍白。譬如说我曾经敬重过的,写出优美文章的著名作家们,原来不是所有的他们都是文如其人,知与行其实可以切割开来,像患有性格分裂症的精神病患者般活着。譬如说我最喜欢的中华文明与文化,每过一阵子总会有缘碰到一些把它们抬上神殿来膜拜的“狂热之士”,口口声声以捍卫传统的卫道士自居,而拒绝与提出质疑的人来个理性争辩,而胡乱地旁征博引,或直接嗤之以鼻。这些人,往往得其糟粕之形,却失其精华之神。总之,羊头狗肉之多,不一而论。

看破的越来越多,难免会倾向于避世或出世,但我尝试以好奇的眼睛和好玩的心态去持续调整。毕竟,我不是在独行。不屑以正派人士自居的人们(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随时可能犯错,所以始终克克兢兢,一如波普提出的科学论般,科学之所以为科学,正是在于它可以被反证与推翻,而不像一些伪学说,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也有独特的面具来行走人间,也有独特的气味供互相辨认,也有独特的管道来互相沟通,也有独特的语言互为共鸣。

当我的心境再平和一些,就是阅读庄子之时。


Wednesday, March 3, 2010

路弯弯


远路弯弯
流光慢慢
回头难认来时转
再走不知共几伴
人生有谁不知难
再难只许轻轻叹
前方确是漫漫
励志也能心安

Tuesday, March 2, 2010

语言表达之我见

用语言来表达关系,绝对不比数理逻辑清楚;但是用数理逻辑来表达概念,比用语言烦冗费时得多,所以更难彰显张力。


先谈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全称命题就是所有对象都能满足条件,比如说所有动物都会吃、喝和睡;而特称命题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对象能满足条件,比如说有些动物会跑,如果要更准确些,可以会继续包括那些动物能跑,而或者如果命题是不确定的,就用概率。

但是用语文表达,除非作者思维很清晰特地去注明,否则通常不会故意指出是特称或全称关系,而让读者去用“常识”或“常理”去明白。这一点,尤其在名言或精句上可以找到,因为名言或精句必须要精简才能让人如饮醍醐,太罗嗦很容易让人兴趣索然。所以名句和精句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指出一些道理或道理的一部分,不代表道理的全部,也不打算彰显完整的道理(若是的话,就是学术著作了),所以千万不能视之为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

譬如说,有一本很出名的书,叫做“细节决定成败”,里面讲述了许多可以决定成败的细节,所以倡导大家应该注意细节。但是仔细想一想,是否所有的细节都可以决定成败呢?引擎的某个小零件坏了,可以导致大爆炸;控制汽车的电子系统程序,一旦程序出错,可以导致意外(指最近丰田汽车意外加速导致不少车祸,需要在全球召回问题车辆的大事),这些细节都可以决定成败。但是有些细节无论是对是错,都是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忽略它反而是明智的,譬如说丰田曾经因为停止在车底的喷漆而省下不少成本。如何理解“细节决定成败”这一句,成为关键。看了书的标题后,如果你理解成所有的细节都决定成败,你会凡事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如果你理解成大多数的细节能决定成败,你会抓大放小做事更有效率(自然你可以说,这样做也是决定成败,但是这个概念已变成“如何正确处理细节决定成败”。)

就正如用语文表达,我不可能把每一字的内涵与外延都表达得准确无误,这样写文章就成了写律法,字字珠玑是以最少的字句展现最多的内容,简洁美丽却还能大致通情达理。语文表达的准确度与张力,此消彼长,好像鱼与熊掌般不能兼得,也好像量子力学中电子的位置与速度的不确定性。好像扯远了,哈哈。

各打五十大板

在争辩当中,有一种总结我很讨厌,就是无论是非黑白,一概两边各打五十大板,仿佛世上的道理都是灰的,和稀泥地平息两方,不争辩才是好的。


世上不是没有模糊不清的争论,但是单凡争辩就用这招来混,实在是反智,就好象争论一个人是男是女时,你总不能说“好啦好啦,你们各自都有道理”,什么道理?不男不女?(现实中这个是可能的)又好比争论一个人有没有犯罪杀人时,你总不能说“他可能有做,可能没有做”的谬论,对不?这两个都是极端的例子,但道理是一样的。

只要大板一打下来,什么道理都不用讲了,连错误都可以放过了,连谬论都可以扫进地毯下了,这样子争辩来干什么?不要老是说,你这样说有道理,那样说也有道理,道理在哪里?必须说清楚。什么情况下可以作准?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如果可以说清楚,那才可以令人信服,不然的话,就只是乱棍一扫通通打翻,什么建设性都没有。

手持这种大板或乱棍的,有许多是自诩为自由主义的人士,好象是唯有变化多端才能算美,孰不知真理就算不能被精准地确立,也不能等同于谬论,就正如自由也不是绝对自由,而是被限定出来的,有个范畴。在这个资讯爆炸的年代,很多人很容易因为不能承受大量讯息的冲击,而倾向于以这样子糟蹋争论,名为自由主义,实为虚无主义,和古代懒得处理案件只会判处两边各打五十大板的昏官,有什么分别?

人与言谈

这个世界好玩的地方就在于,没有邪派的会自认是邪派而陷自己于绝境。这个道理,小学老师就说了,而且说得更清楚,“有小偷会认自己偷东西的吗?”。但是人的善恶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想来想去,就只有这句话派得上用场了 - “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


所谓不以言举人,就是不要因为一个人善于言谈就推举他。堂而皇之的大道理,有谁不会讲呢?深入浅出的哲理,比较少人能讲,但一个人即使能讲得很清楚,是否能代表他言行一致呢?关键的,是言论显示出来的道理,而不是说道理的人。注重前者,才能吸收精神养分,提升自己的见识与涵养;注重后者,就会逐渐依附于表象,进而生出敬畏和崇拜,反而不利于独立思考。

这个道理容易明白,但是实践起来并不容易。一般朋友之间的是是非非就不说了,古今中外多少伟人的知识,有多少是我们还未接触,就先被威名所震慑而觉得一定全有道理了?不是有这么一句么?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人们跪着看他。

至于不以人废言,则是不要因为一个人的品行不好就全盘否定他的言论。这不但表现出宽大的胸襟,更展示出成熟的理性,只是却更难实践。就好比我们明明知道人不可貌相,却时常抱着第一印象的成见,而忽略去持续观察与注意变化。就算是愚人,千虑也必有一得,以人废言等于闭关自守,对于提升思维又有何用?

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是我觉得羯腊摩经(Kalama Sutra) 的十项准则说得更清楚:

一、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二、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三、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四、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五、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六、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七、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
八、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九、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十、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就信以为真。

总得来说,就是不要轻信。但是如果什么都可以怀疑,要相信什么呢?相信真、善、美。如果建立相信呢?博学慎思。但针对以上的十项准则,我想加些补充。关于第五项的“逻辑”,诚然逻辑上对的,内容不一定对;但是逻辑上不对的,内容一定有问题。逻辑不能证实内容的真伪,但是却能抓住辩证的漏洞和矛盾,所以学习形式逻辑的知识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全称特称、必然条件和充分条件,能帮助厘清思维。

无论怎么说都好,只要懒得动脑筋,而想抄捷径去寻找依赖,就只会离真善美越来越远。我们不得不通过表象来看本质,但是表象与本质的关系,不是那么容易厘清的,更不是永远不变的。

by TemplatesForYouTFY
SoSuechtig, Buraji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