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lcome! 欢迎!@@@@@@@@@@@@@@

Welcome to my virtual home. This is a little private space for me to put my thoughts and share my feelings since 2005. Due to my wide range of interests, there are perhaps too many tags. I would explain some of the less obvious tags:

"About Life" is really about how I have been pondering about life and what enlightenments and paradigm shifts I had experienced.

"About Psi" contains most topics about happiness, optimism vs pessimism,
confidence, comparison,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aspects.

"About Logical Thinking" is about my own way of interpretating and explaining
certain issues, aiming to debunk (or create?) superficialness of them.

"About Ideology" is about my thoughts on big concepts like freedom, justice,
fairness in society and religion.

"About Society" is more about my observations about the society, often through interactions with different peoples.

"My Country" reveals my frustration, critics and hope
on my homeland - Malaysia.

"My Little Pieces" has more short posts though mostly are written in Mandarin.

While I do have some posts on book reviews and business, I am planning to
separate them into author-specific and content-specific blogs. Stay tuned.

Enjoy your reading!

Thursday, December 21, 2006

第一次

美好的时光即将逝去,在以后最平凡的日子里肯定会偶尔怀念这段日子。更何况许多第一次的经历就在那段时间发生,更加深了感情和记忆。
 
      第一次坐飞机,兴奋地期待起飞那一刻的瞬间变动。喜欢在飞机穿梭云层间时,从机窗内近距离地观看变化多端的云朵。
 
      第一次去外国旅游(我想我就不当新加坡是外国了,文化和我国相差不远,哪有异国风情可言?),当个纯粹的外地游客。
 
      第一次踏足中华文明发源地境内-北京,感受长城的连绵和故宫的宏伟。
 
      第一次近距离看见妓女的真面目,原来这就是色情业啊!(我是应该鄙视她们?还是可怜她们?)
 
      第一次住四星级的酒店,极其奢华挥霍……
 
      第一次和一个事先不认识的人同房,尽管不需要什么适应,不过感觉还是和好友住在一起不同。
 
      第一次改变发型,剃了个光头。
 
      第一次看到秋天的红叶,感到冬天的寒冷,过了四季里的一半,感触良多。
 
      第一次在凌晨从天黑等到天亮只为看那日出,却遗憾雾太浓了。
 
      第一次去主题公园坐过山车,摩天轮等。   
 
      第一次频繁地需要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判断东南西北,方向感有所改善;第一次真正看到地势环境的不同,地理常识有所增进,因为登山远足的关系。
 
      第一次流浪街头没回家睡觉,天寒地冻的情况下从港岛西走到港岛东,看到城市的另一面还误创高速公路险被“拘捕”。
 
      第一次接触到和认识到许多“外国”人:欧美西方人,日韩东方人,各国移民后代。
 
      第一次需要频繁应用英语和切换语言,英语的会话总量应该比大中小学加起来的总量多。
 
      第一次有意识地去从零开始学习一门外语-韩语。(华语,英语,马来语都是在小学迷糊时开始被教育填鸭,:))
 
      第一次被一位美女老师教书。(实质意义不大,纯粹炫耀)
 
      第一次在一个不超过20人的班上课,享受到师生比例高的好处。(从小中学教师,到课外补习,到大学课堂,都应该超过30人吧)
 
      第一次上一个由粤语教的Tutorial Class,感觉非常特别。
 
      第一次教书,尽管是非正规式的。认识到自己并非如想象中具有教学的天赋,如果要做教师会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
 
      第一次考试不是为了考好,而是为了及格。或许这就叫做往不良学生堕落的第一步……
 
      第一次一天三餐都自己煮面吃,为了省下一点钱。吃了大约三十餐 面/米粉 + 青菜 + 香肠/肉片。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记了帐,想事后比较理性地分析自己的消费行为。
 
      就这样,四个月了。感觉就如朋友所说的一般,正是南柯一梦。如今,梦就快要醒了,就用这篇小小文章留下少少记忆,作为留学游园记的总结吧!

Monday, December 18, 2006

一年

没忘记在去年的十二月,把自己锁在房间的那个星期,做了些什么。早已没了当初的疯狂,也少了抑郁的忧伤,取而代之的是虚无和缥缈。觉得自己似乎成熟了一点,却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时间可飘得快,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漫长的期间才有那些许的零碎片段,而我却依然很珍惜地去用微笑重温……转念间,已是些许浅浅的苦涩。加油吗?撑住吗?幼稚的心灵不想背叛当初拿出来的勇气。忙忙闲闲,一年就这样过去了,两年也会很快过去。就此守候下去吧,待得2008来临时,已是毕业和终结。大学里与世隔绝的虚幻将逝去,童话不复有被编写的可能,星愿也将唯美地陨落。啊,原来我和自己凄美地谈了场恋爱,只为了那不可被抹去的笑容。

Saturday, December 16, 2006

比较

很多事情在没有比较前,是模糊不清的。极端地而且简单地说就是:没有邪恶丑陋,哪来善良美丽;没有比较,其内涵外延身份象征很难被确定下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老爸一直想从我耳旁灌输给我的概念,因为我不如富家子弟般能靠家坐吃不崩,也不如清寒子弟般需要半工半读艰辛生活。这道理我明白,但我也是普通人,不会时刻提醒自己刻意去比较,所以才会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
中小学时的我总是很喜欢在考试后迫不及待地逐个逐个收集朋友的分数,在派发成绩册之前早就把排行榜弄出来。这是属于我个人偏爱的嗜好,因为有些朋友并不乐衷于公开分数,也有的认为考了就算,何必硬要弄个排行榜出来刺激大家。但至今我仍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有些自豪,因为我相信自己是几乎没有私心地去收集分数。我的成绩不是名列前茅,所以不是为了炫耀;也没去专门收集“痴线天才”的分数,邪恶地计算自己距离爬到第一名还差几步;唯一比较隐蔽地就是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知道了朋友们到底考得怎么样。我纯粹只是想知道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具体的位置在哪;甚至想让朋友也同时知道自己的表现和位置(或许这是某些朋友选择加入“排行榜”的原因)。实际上通常收集分数带来的失望比快乐多,因为乐于公开分数的通常考得好,考得坏的又怎么愿意让人揭苍疤。这些都不要紧,逝去的分数不比清楚自己的处境重要;但考试也不能考了就算,前车毕竟可以为鉴。只可惜在中六,不知是好还是不好,阴阳差错地从第一班去到第二班让我无论怎么样都始终鹤立鸡群,为免招惹瓜田李下的议论,我没有再那么热衷收集分数。
现在看回去,才发现原来自己以前就倾向相信“没有比较,不会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局限”的想法。这一次来港留学,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后,于是又再度在这方面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一山还有一山高,但天生我才必有用。更关键的不是能力的高下强弱,而是对于自己的位置与作用、优势与局限的正确认识。不应该自吹自擂夜郎自大,也不应该妄自菲薄死于安逸,而拿捏这应与不应的关键就在于视野的广阔与否,认识的正确与否。
马来西亚首都的地铁系统乱七八糟,新加坡和香港的交通设施快捷方便,但我很惊讶地从朋友口中得知纽约(原来是一座老城)的地铁残旧得很……同样的,一些欧洲人对伦敦的调侃(欧洲的第三世界城市)也让我惊奇。这并不减轻我对马来西亚情况的不满(能够做的到却做不好是另一回事),只是增加了我对新加坡和香港的方便的认同和感激。
西方人到东方生活,面对生活差异和文化冲击下,每个人会有不同反应。有的乐于接受因为这正是他们选择来这的原因,有的尝试去了解,有的难以适应,有的动则摇头。如果尝试了解了后依然不能接受自然不能勉强,但是有时候看到他们仿佛“不经过思考”(Sociologically speaking, they don't try to see and anaylze different culture in the local social context)就评三道四真让人有点摇头,因为可能他们自己在欧洲的情况会更糟,却不见他们尝试去比较。很多时候,一个社会是整体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难以分割,在这种环境下产生这种好难免带来这种坏。
当然,交换留学的目的每个人也有不同,不是每个人都想去了解抑或认识全新世界,很多是为了纯粹享受和玩乐。香港不是只有沙田、旺角、TST(尖沙咀)和铜锣湾而已的,别的地方也可以去玩去看。观光和生活在当地是两回事,尽管我总是对人说新加坡太小,两三天就逛完了;但生活在新加坡可就是另一番体验。世上很多地方都是平凡的,日子也通常是平淡的,但细致比较起来还是可以尝试去寻找不同。
日前去中环九记牛腩吃,味道真是不错,名副其实为美食。但我对于贴在橱窗前的剪报里某些评论说的话却不表认同:清汤腩可算香港第一,如果说是香港第一,那就是世界第一了。是不是香港第一自然你可以判定,但是香港第一就等于世界第一这是哪门子的逻辑?只要是非香港人就会觉得搞笑、吐血或愤怒。即便怡保被誉为“美食”之都,拥有另具特色但毫不逊于香港的粤式饮食也不敢豪称为全马来西亚第一,这评论家说的话仗的是那条真理呢?幼稚至极。按我看来,第一这美誉可不要乱冠,世界第一更是烫手芋,招引妒嫉毁誉多于认同赞赏,毕竟这世界有特色的东西多得是,判断的价值多不胜数,更何况涉及这个每个人都有不同口感的“美食世界”?韩国人也对自己的韩食感到自豪,但很多香港人去了韩国吃地道食物却觉得不过如斯,在香港的韩国菜早已经过“粤菜”的改良。同样的道理,别人也可以用同样的眼光看待“粤菜”。所以,何必争个头破血流?反正,各有特色就得了,哪来个绝对标准判断世界第一?
只有数量化的东西才没有争议,比如说没人会质疑世界最高的山,世界最长的河,世界最大的电子工程系- (据说市)南洋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每年招生一千余,尽管最大不等于最好)。在比较了两件不同大学的电子工程系后,个人觉得原来NTU的还是不差的,无论在教授或学生的素质、考试还是制度方面,可能招生多就比较多本钱吧……更何况,这里普遍的说法就是:香港以商业为主,比较顶尖的人才都去了商业、法律等,工程师哪像新马两地般热门呢?看到不同后才发现不应该妄自菲薄,这种情况可不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记得以前在读中六时物理老师Mr.Cheow曾经对我说,别怀疑自己的能力,能在三德能有优良成绩的学生出来后竞争力并不差。当时我还有点怀疑,但是后来随着视野的扩充,逐渐明白了当初老师说这话的用意。不应该妄自菲薄,也不应该高估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局限,踏实地追求改善向前迈进才是硬道理。
外国的月亮一定在“想象中”比较圆,因为人总是渴望追求更好,自然把更好的东西附载在未知的事物上。直到去到外国了,有了一个确切的比较后,才会真正感受到究竟哪里的月亮比较圆,可能家乡的比较圆,外国的比较亮,一切就看追求的,衡量的,认识的是什么了。

夜游香港-告别记

      举头皆是高楼,望天不见星闪。
      城中四处霓虹,早已淘汰月光。
      不打烊的夜里,只有细雨纷飞。
      寒风迎面吹袭,行人步伐放缓。
      街上人影稀疏,吧里舞影凌乱。
      圣诞尚未到来,人已提前狂欢。
      狂欢何需理由,不假节日掩饰。
      洋人酷爱酣醉,挥霍不以为意。
      码头几人露宿,公园人猫对眠。
      覆被尚疑行人,哪有机会酒醉。
      贫富难由人主,大同亦无平均。
      生来既有不同,事出未必有因。
      弱肉常被强食,只愿悬殊缩小。
      巴士停泊空地,德士排队添油。
      小巴凌晨候客,小店通宵营业。
      一切讲究商业,方为经济奇迹。
      重物质犹有情,虽现实却真实。
      常变化显弹性,强奋斗显毅力。
      人潮虽逊海潮,却具独特一面。
      灯光难替星月,仍是另番姿采。
      天佑此座海城,继续繁华发展。

Thursday, November 30, 2006

结束(三):从社会学看大众媒体

今天是这一门学科的最后一堂,终于读完了,所有人都松一口气。这可是我在这修读的最多功课的一科。还记得第一堂课时有三四十个人听课,第二堂课人数骤减至18人,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门课据闻是社会系里最不“颓”的一课。还记得一开始因为忧虑没有社会学的背景所以特意留下来请教教授意见,认识了一位来自深圳的社会学系学生,因为他也留下来问教授一些关于继续升学、社会服务和推荐保读的问题。这个人给我感觉有点好高骛远了点,仿佛做社会服务就是为了修读博士学位,有让人不寒而栗的伪善成分在里面,尽管只是直觉上。但,在第二堂,就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了。是他自己说这个教授是全社会学系里唯一从哈佛毕业的教授,是拥有丰厚资历的“有料”教授;为何他却不愿修读这课程呢?真让人怀疑他来第一堂的目的。抱歉本人的猜疑性高了一点,一点疑问,一点省思。
 
      就这样,经过漫长的十堂正式授课、四堂Tutorial、四个Group Presentation;做了一个Tutorial Presentation和Group Presentation,交了八份350字长的文章,我认识到了许多切身存在的时代课题。从社会学看大众媒体,两手抓社会学和媒体运作这两个对了解现在社会的“必要”领域,我感觉自己在许多问题上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终于迫切的认识到了在这个媒体代表一切的时代(mediated world),媒体通识(media literacy)的重要性。我终于学习到了以前在辩论时隔靴搔痒的一些社会学理论。Structure & Agency 的理论让我对中庸和极端之间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Symbolic interactism 让我开始对文化这个缥缈的概念有一些实在的知识。
 
      但,尽管如此,我始终是作为一个非社会学系的学生来学习这个科目的。尽管我见识到了社会学系理论分析的强大,我并不想把自己局限在于这个学系当中,所以兴致勃勃地去维基百科寻找社会学的定义并认识其局限性。怪人乎?实际上,作为一个电子工程系的本科生,这是我的通识教育;既然是我的通识教育,我就可以随意遨游,独立地吸取各科各系的注重点,而不必钻进某科约定俗成的文字概念间作狭窄困难的开拓。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些通识开拓自己的视野,在更多的课题上拥有更多独立自主的想法。
 
      了解了传媒,然后除了经济学外,多了一面看社会的镜子:社会学;尽管都是初级认识阶段……但依然玩得不亦乐乎。

结束(二):韩语上课记

星期二,韩语考试。笔试并不会难,口试和Lucinda的配合也不错。获得了老师称赞发音蛮自然,心中有些飘飘然。这是我第二次获得这位漂亮和用心教导的新进老师的称赞。我想这绝对是好的开始,也为我以后如果要继续自学韩语提供了一些激励的记忆源泉。
 
      每个人都会有学外语的冲动,但我在南大两年了却没有修读language的GE,因为我不想学了一个学期后就逐渐忘记,到后来学了等于没学。来到这决定读起韩语,没有一个特定主要的原因,而是各种综合因素加起来衡量的决定:可以更好地跟韩国朋友沟通联系,可以在以后看原声韩剧时更享受,可以逐渐学习到这一个被誉为极具科学性的语言的奥妙……我想这个综合因素可以给我提供更长久的学习动力。
 
      回去南大以后就要依靠我买的那本字典和几本书来自学了,其程度的进展目前难以预见。学习语文如果能够克服学习文法的枯燥,速度可以狂飙,只是要克服枯燥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但既然拿起了,我想我就不会轻易放下。尽管英语水平现在还是不上不下,马来文依然是烂摊子,但是我还是禁不住可以有朝一日四语并通的诱惑,:P。所以,为了满足这个欲望,现在只好开始实践有点不切实际的四语并抓,哎,疯子啊,疯子!
 
      无论最后怎么样,至少我经历了在大学和一般未来的主人翁好象小学生般一起重新学习一门语言……那感觉,很友善、很纯朴、很好!
 
      선생님 하고 Lucinda 하고 동창들이를 가사함니다.
 
      그리고, 제 친절한 한국친구 - 혜연이랑 지나랑 민우랑 대헌이랑 하고 조금 안 친절한 친구 - 동민을 가르쳐 져서 고마워요!
 
      또 만나요!

结束(一):普通话教学记

经过几星期的客串之后,短暂的普通话教学终于在上星期四结束。所经历的加起来不超过十五个小时,但是却刺激了我很多的想法,尤其是让介于少年同学与中年教师之间的我这个青年,可以透过他们的身影反求自己的方向,通过人生不同阶段的对立来反思自己的价值。
 
      同学们的普通话水平引起了我持续的忧虑,也燃起了想要帮助他们的愿望。从一开始我就不曾停止过想要传授给他们一些在短期内可以增强对汉语拼音的掌握而又不失连贯性的知识和方法,可惜在谢老师友善的不断提醒下,我并没有在这个“非正规课”教导一些原本属于“正规课”的范围内的知识。按照他的说法,这班小六的学生对标准拼音认识不多,从小四学了三年到现在能力还是很弱;所以暗喻了如果我要讲一些拼音的知识的话,他们不会有多大的兴趣。学了三年的拼音,连简单的复韵母如ai, ao,ou,ei都不能读出来,个中原因我并不了解;但既然这些是简单的,我相信要掌握并非难事。遗憾……受限于“非正规课”的应有作用,我并没有让谢老师相信我有能力改善现况。我始终还是相信我有这个能力的。尽管在其他方面的汉语知识我肯定会比受过训练的教师差,但是仅仅从发音的准确度和普通话会话的能力,我觉得我肯定比学校里的普通话老师优秀。连从广东顺德来的谢老师的普通话都因受粤语影响而念错许多调(与口音无关),更别谈土生土长的香港教师了。所以,如果我真的教导拼音知识的话,怎么来说都会比较有说服力吧……我想少年都有类似心理:“你自己都说不好,凭什么叫我说得好呢?”吧……
 
      第一堂课由于双方的沟通问题,结果事前毫无准备却被交予主导教学的我只能敷衍混过。
 
      第二堂课我准备了一段关于各地方言的Podcast,也想好了教导如何通过拼音符号来念出拼音,却没有料到“被放了飞机”。搞什么嘛……只能和谢老师讨论下一堂课的准备。不过,我之前的忧虑还是被确定了没错,那段高级中文的Podcast对小六生来说太难了。选材方面我果然错了,幸好没有付诸实践,算是不幸中的幸?
 
      第三堂课刚从北京回来的我由于受忙碌的学习所累,所以只能给他们猜一猜谜语,然后把他们分成两组,比赛玩拼音游戏。小六生,令人头疼的年纪;我既不能如另一位也是客串教导小三的徐湛那样教唱儿歌,又不能按我所愿像正规课般教导,只好选择利用少年的好胜心来比赛竞争了。这一堂,大家的反应还挺热烈,令我无比安心。只是通过这样的玩玩闹闹,甚至包含乱撞乱碰的成分,究竟对于他们学习进度由什么帮助?他们所答对的(或猜对的),我想过不了一个晚上,他们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是,如果教学趋向扎实和沉闷,他们连听也听不进去,又能帮助到什么?两难。
 
      第四堂课我依然忙于准备考试和Assignment,只是花了一些时间找了一个有很多普通话小游戏的网站,打算像上个星期般依法炮制。只可惜,忽略了简体与繁体乱码的可能,在学校的电脑里不能正确显示简体的网站,叹!被命运摆了一道。于是只能用回上一堂的网站,可惜是在难以找到适合的游戏,再加上新鲜感不在,分组竞赛不到十分钟就成了自由吵闹。缺乏其他准备的我在无力控制局面的同时又再次感到自己在紧急时刻呆滞的愚昧,被自愧自疚缠身的心灵失去了对少年惯有的叛逆和挑衅的免疫力,混乱迷思和伤感笼罩了放学后的黄昏。
 
      第五堂课借用了综艺节目的比一比,要他们通过普通话的描述来让队员猜东西。这一次,终于达到谢老师所讲的“非正规课“让他们多用普通话交谈的目的。利用网上寻找到的有趣照片作背景和谜底,成功地引起他们的兴趣,也让他们更熟悉用普通话交谈。正如谢老师所说的,尽管他们的发音糟糕,但他们还是肯说。我想,这是不能教导知识的最佳代替。在课堂结束以后,我察觉到了一些不妥,在纸张上我记得今天是我签名的最后一个空格(意即最后一堂课),但谢老师却和我说下星期再见,究竟下星期有还是没有?不懂为什么,或许出于对继续教学的些许欲望,我选择了不问个究竟,尽管我的理性已经替我测出了不妥。
 
      果然,上星期四,当我去到学校时,发觉连正门都锁了,略感不妥,但已大致明白什么回事。不过我还是绕道从后门进去,然后上了在三层的教员室,看到了正在改考卷的谢老师。考完试了,同学们都回家了。果然,果然,早知就不花时间在自己早上考完试以后还赶做比上星期多一倍的power point slides……但,我为什么会被“放两次飞机”呢?谢老师说,其实他因为上一次的缘故已经特意提醒校长通知我这个星期不用来,但是我想校长并没有发。我只能轻轻骂一声:混蛋校长。有时候,处于责任重大的位置的人,未必都是做事有分寸的人。这校长在谢老师眼里更像是个“末代皇帝”。于是和谢老师畅谈了两三个小时,获得了很多在人生其他方面他宝贵经验的分享。尽管(仅仅)在教学上某些看法我和他不相同,但我还是蛮敬佩他到了中年末阶段的他并没有开始走入固执,依然通过丰厚的经验累积散发出通达的智慧,难得!
 
      2008年,青衣公立中学70周年,也是被载入历史的一年。社区人口的老化使入学人数达不到继续办学的标准,所以只好重建为其他建筑了。匆匆,忙忙,我和它就这样短暂地交集在一起,拿了车马费拍拍屁股走人的我并没有给那班同学带来多大的影响,他们的记忆中自然也不会有我这个过客。何时来何时走没人知晓,一个同学顽皮的鬼脸笑竟是最后的互动,“象征性”地结束了我的普通话教学记。

Monday, November 27, 2006

快乐悲伤,来来走走,独剩生活,永远在前。
人来人往,聚散合离,惟有曾经,永远在心。
记忆中的笑容最美丽,跨时空的真挚最可贵。
东升西落,规律不变,屏息之间,万彩交替。
春来秋去,时光定逝,成长之路,百感涌现。
善良,不能随便抛弃;心情,可别轻易麻痹。

Wednesday, November 22, 2006

“省”觉

前几天风暴式的思潮仿佛好像让自己突然开窍了很多,仔细省思一下,发现其实不然,十几个月前和几个月前都有过类似的“省”觉。

第一次:原来我是自己的主人,需要主导自己的目的、方向和过程。生活不是为了别人的方向,也不是走别人的反方向,而是要找到自己的。做与不做一样事情,不再是单一角度的考虑,而是众多影响的判断。生活,不是一头埋进沙漠的单向,而是多种事物的平衡。

上一次:原来价值是多层面的,能明白不等于能体会、能领悟。共鸣的强弱度决定了影响力的大小和层次的深浅。

这一次:社会所有的知识、美好和善良都是人从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天掉下来的,也不是“神”认为人类需要而为人类创造的。所以,知识要掌握、价值要内化。尽管微小,一个人还是可以选择给社会带来一点负面影响还是正面影响。既然在社会,就不(可)能依赖、逃避。如果不选择破坏,就要去建设。世上没有纯粹的“个人主义”。

但是往往,“省觉”的高度、深度和感受度总是跟随时间飘逝……本性真得很难移,改变改善不容易,至今仍不时会因为看到一些更好或更真的行为而羞愧(抑或自愧不如)。不断地在写,究竟让自己变得更真实还是更虚伪?是纯粹享受快速打字的速度,还是沉浸在虚拟的世界?

06年即将踏入尾声,几个月前放弃了“玄”(富愁善,喜胡想),但到现在才开始“体会”到何必愁善的逻辑。再度想起了卢梭的名句,但记忆已残缺,大意如下:

是爱使我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是知识让我进入了美好的想象,是社会现实把我从虚幻中带回来。

Saturday, November 18, 2006

虚?实?(5)

经济模式决定上层建筑。解决贫穷问题是社会首要的目的,到底用倾向左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还是用倾向右的利益为上的制度,一直为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课题。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得奖者是穆罕默德-尤纳斯,一位在孟加拉发展乡村银行的经济学家。他所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而他所坚持的信念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启发和参考。谁都知道孟加拉这个国家有多贫穷,在东南亚工作的孟加拉外劳多不胜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尤纳斯的微型贷款计划通过波浪效应给了穷人一个又一个的希望,着实令人叫好。穷人需要的不是于事无补的援助,而是机会和尊严。

社会福利普遍上养成人类的惰性,但竞争过于激烈无视他人利益的制度也会削弱人类的善性……这个问题其实很难找到清晰的答案。但无论如何,过分甚至没有必要的援助其实在制造邪恶。 由此可见,马来人的“拐杖”政策,其实究竟在帮助他们还是在毁灭他们,还存有很大的争议。生下来什么都不缺,明明可以健康成长独立走路,却硬要给个拐杖他走,不是在栽培阿斗是什么?即便再穷也可以获得政府关照,不愁衣食住行,哪里还有为幸福奋斗的动力?读书不行,没关系,保送进大学;能力不行,没关系,保证你受雇佣;再不行,送你块田回乡下耕;马来人积弱,到底是民族的特性还是政策的塑造,不言而喻。

虚?实?(4)

毫无疑问我是在所谓的中华文化“优良”文化熏陶下成长的小孩,曾几何时也以此稍微得意,对于那些应该属于“华人”却不懂华文的人略带鄙视。

但是当小孩长大后,发觉中华文化尽管再博大精深,若自己一头都栽进去总会有局限性。对属于自己的总是充满不切实际的自豪其实正是走向危险的第一步。实际上,尽管自诩保留着传统的“以礼待人”,“韬光养晦”,我也同时坚定地信任“自主独立”、“自由平等” 等西方价值。所以,我的文化认同是什么?中华文明?西方文明?还是……

实际上,究竟一个人的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有什么重要?华人就是好的么?日本人就是阴深莫测的么?阿拉伯人就是邪恶的么?西方人就是自傲的么?马来人就是懒惰的么?根本不能一概而论。就算是不懂华语的华人又怎么样?移民的后代自然要适应于当地的生活,有错么?

抛弃一切累赘的民族优越感和文化优越感,是走向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待的第一步,因为,每个人都是特殊的。

复杂的种族课题(1)- 马来西亚华人的生存

 移民第一代(公公这一辈或更早)
      这一代的生存方式并不难猜想,实际生活和现在的外劳的遭遇差不多,只不多时光要倒退一个世纪。他们的祖国是中国或印度或其他国家,离乡者贱,所以都期待涛够金后回乡享福。

       移民第二代(爸妈这一代)
      这一代的生存方式实际上有点复杂,因为涉及混乱的战前战后时期、到见证独立建国、马新分家;到经济重建和腾飞,土生土长的他们见证了至少大半个世纪的动荡和变迁。虽说建国后华人掌控了主要的经济权,但那主要指少部分的富人,很多华人百姓的生活其实还是很贫困的。一般来说他们由于受教育的机会不多,所以识字不多,但通常能操一口流利的bahasa pasar。

      但随着经济重建计划的推行,很多华人逐渐摆脱了贫困,进入中层阶级。他们并不是从计划中受惠(重建计划的帮助对象是占穷人大部分的马来人),而是利用了华人传统的特点。第一:刻苦耐劳。有很多马来人不愿意做或懒得接的工作或工程,他们做。第二:擅钻空子。利用社会尚未健全的许多制度,抑或善于和官打交道,寻找机会制造财富。第三,善于经商。如果不是因为赌博的传统恶习,可能进入小康之家的家庭会翻倍。税务局的官员说:华人是很会“找钱”的,只是常被赌博所累。

       移民第三代(我这一代)
      在七八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正好处于国家经济正在腾飞的年代,一般生活水准还算过得去,但普遍缺乏对于国家历史的认识。从一开始被动接受教科书上的“民族和谐,繁荣盛世”的灌输,到后来接触到社会现实的复杂和不完美,逐渐意识到自己所处于的“特殊情况”。

      同样接受教育,华人或印度人的成绩却通常比马来人优秀,其实并不归功于“天资”或“天赋”,而是环境使然。一者不努力就可能前途灰暗,一者不努力都可以照样生存,这当中的苦衷和吊诡并不易被发觉。自小进入华校的巫裔肯定不会比华人“笨”,自小进入国校的华裔可能就会比其他华人差很多。天差地远的学习动力,再加上政府在教育制度上有意无意的偏差,自然使华裔或印裔在能力上较为优胜。从华校转去国校读的华裔一定会排第一,这一说法没有多少人会反对。

      但素质比较好在人一个并非用人唯才的社会里不见得有什么好处,更多的换来是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不平待遇的不忿。于是走得走,散得散,留学海外的不胜其数,移民定居的也不少。没人懂我们在马来西亚之后的遭遇会是什么,但很少人会奢望开放的天空。

      尽管所谓的数据显示马来同胞们仍有很多处于贫穷的困境,但我们仍有很多的抱怨,因为现实的反差一次又一次刺激我们的感想,挑战我们的逻辑。对于依靠经济重建政策获得财富的少数马来同胞,有时不是我们不想敬重他们,而是他们反过来对我们炫耀财富,令人呕吐。政府部门职员开会屡有tea break,食物多不可数,让人摇头。虽然信奉宗教,但是吸毒的、飚车的、颓废的、懒惰的马来青年屡见不鲜。许多不懂经商之道,依靠政府资助开店的马来商家只会把装潢弄得豪华奢侈,只为作那一点生意,令人着实不爽。即便是普通的职员或服务员,手脚特别慢,服务特别差的大多数是马来人,真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从另一个不同速度的星球来的。可怜那些老板,不得不请他们,又不可以大声斥责他们,真是左右为难。

      你看,自小就接受“正规良好教育”的我其实并不想变成狭窄的种族主义者,可是现实提供了另一套更可信的理论。

      我记得在看完了李光耀的回忆录之后,曾经慨叹为什么他不一并把这里的华人也带走,至少如果这样我们现在的情况将会好一些,也不用他在最近发表“东南亚的华人正在被边缘化”一论招致又一轮政治把戏。但,即然生于斯,长于斯,我还是得接受我是马来西亚华人。这一些一生下来就被定下来的命运不能被改变。

      乐观一点说,其实每个国家都会自己难念的经,不只是马来西亚而已。所以我还会自豪地说自己是马来西亚华人,然后期待有一天可以改变一点什么……就算不能,至少也证明了我曾经尝试。

***以上纯属笔者个人意见,许多社会现象的描述也纯属“理所当然”的认为,并未经过严谨的科学考察,如有引起任何人不愉快的阅读经验,谨此万二分歉意,还望海涵。

虚?实?(3)

或许都市里繁忙的生活节奏会让人觉得内心空虚,但这一些空虚与移民因为异地冲击和乡愁亲思造成的空虚比较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现在在全球各大城市,尤其是用劳力换取金钱的外劳,内心的空虚和苦闷是最深的。一来地位不太受尊重,与当地社会格格不入;二来未来充满变数,缺乏保障和安全感;三来和自己熟悉的文化、家庭、朋友相隔,情绪难以抒发。

这些人大部分都没打算会在工作当地定居,都想涛够金后回乡建筑一个美好的天伦。如果不幸走不了,就只好在当地和同乡组成一个互助的小社群,尽量拓展生存空间。如果有幸的他们的后代仍继续在这生存,作为少数民族的它们通常免不了会遭受同化的命运。

移民生活的沟沟坎坎非我所能体会,我只是在这假设推论。而我要假设推论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是移民的后代—第三代。其实这个身份没有什么好宣扬的,但既然历史和事实是如此何妨直说。

我是马来西亚的华人(Malaysian Chinese),一个最准确的定义,不多也不少。乍看之下,似乎马来西亚代表国家、国籍,华人代表民族;所以我是一个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不和谐的人。但在这个牵涉到族群国家的复杂课题下,我选择把一般的国家和民族的概念混搅来说明。启发我的是日前阅读到一篇关于南韩学家写的书的书评。那本书是通过分析统一的德国来探讨南北韩统一的可能和问题。书中谈到由于意识形态的巨大差距,东西德的统一并没有带来预期中乌托邦式的幸福和谐,反而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导致同是一个民族的后代互相埋怨。更有甚者,有些人干脆以西德人或东德人自居。从这作者得出结论,现在社会悬殊相差正十几倍的南北韩根本没有统一的社会基础。

所以,单纯从有点缥缈的民族概念来思考国家的问题并不可行。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和印尼的马来人在今日已失去了组成马来人国家的历史条件,马来西亚的华人和印度人也没有去祖辈的国家的可能。马来西亚自从一开始组成就是一个多元的社会,这一个事实每一个马来西亚人都懂,但其背后的含义呢?按照这样的逻辑推下去,其实我们可以自己另辟一个“民族”的概念,所谓的马来西亚“民族”,就是生于斯,长于斯,在传承各自先辈的文化同时也在互相交流的特殊一族。视野宽阔是我们的特点,兼容并蓄是我们的文化,包容和谐是我们的社会。我相信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这样的“特色民族”并非天方夜谭。

因此,当“马来西亚”和“华人”这两个概念合起来之后,其外延和内涵都会发生改变,而不仅仅是两个概念的交接处。也因为这个特殊的社会条件,仅仅用地方(马来西亚)或种族(华人)来形容自己是不足够,也反映不出真实情况。就正如马来西亚的粤语有香港人听不懂的looi(duit)、ga ga jau jau ,福建话有台湾人听不懂的suka,马来语有印尼人听不懂的angpau(红包),随着不同文化的交流,我们自身的文化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别。但由于宗教的差异和异族通婚的不太可能,我们依然会保有各自祖辈的文化,而不会成为一个混血民族。

我自豪地宣称自己是“马来西亚的华人”,尽管我没有任何可以让我心安的现实依据。如果我宣称很满意自己处于的社会状况,那么我等于出卖了祖国的利益,视现今社会中的各种权力腐蚀、政治腐烂、贪污腐败、种族沙文、不平待遇和畸形变化为无形。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是我相信有一天我至少可以给社会带来少少正面的影响。

虚?实?(2)

或许在每个人的心中,自己的童年都是最纯朴、最快乐的。(对于我们这一代幸福的人而言)偶尔也总会感慨为什么人越大反而越不快乐?小时候什么烦恼都没有多轻松自在。于是多想让时光倒流回到去再一次感受童年。

可是在孩童心里想着的是什么呢?想着的是如何去做特别的动作吸引大人的注意,想着的是如何作弄周遭的事物,想着的是什么时候可以玩玩具。他们很快乐地玩乐,但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快乐,而是为了玩乐;尚处于懵懂的孩子们其实并不自觉自己是快乐的。可这一切看在已经操控着自己的成人的眼中,是多么的值得羡慕。

一个人可以通过幻想和重温自己童年的快乐给内心带来温暖,但不应该对自己的童年依依不舍。所谓“童年是快乐的”,更多的成分是由每次记忆的重温塑造的,而不是自个儿在孩童时期“真实”感受到的。要是一旦把它塑造成 “童年是人生里最快乐的阶段” 就糟了,在还没走完整个人生过程前,就断定不可能寻找到更好更大的快乐,不是在毁灭自己么?

童年里的迷懵的天真、无邪的灿烂,或许在人的记忆世界里真的有着不可磨灭的美好;但那应该成为我去追寻未来的美好的动源(不是唯一的,或许也不应该是主要的),而不是成为逃避现实的依赖。于是在想,到底所谓的迪斯尼乐园和动画,和日本的各种动漫画,到底是在帮助人们暂时逃避现实的残酷?还是在替人们制造依赖?有点偏了,有点远了……其实即便是我自己,也不会偏激地认为那些东西只是小孩子的玩意,我相信到八十岁那一天我还是会喜欢小叮当(因为那时我童年美好的回忆),但是我不会迷恋在其中,也不会让自己从中衍生现在不快乐的感慨。

觉得其实人是逃不了对自己的催眠的,只要我相信明天的我会比今天的我更快乐,我肯定会找寻到更快乐的自己的,对不?

Friday, November 17, 2006

虚?实?(1)

日前韩国老师在教数字和日期时提了提11月11日是빼빼로节(빼빼로是类似1字的巧克力棒,빼빼在韩语是干瘦的意思),并说对于这些如春笋般冒起的新节日感到有点难以适从。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觉得还挺有趣的啊,毕竟巧克力棒的魅力非凡啊!

后来和韩国朋友聊天自以为有趣提起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时,遭到强烈的反应。这哪是什么节日嘛,不过是商家炒作的结果,而且还是从日本传过去的。原来还有胸罩节(11月8日- 把横卧的8放在11下)呢……至此我才懂这些不过是无聊的节日,都是商家宣传的手段。嗯,我记起了在日韩所谓的“白色情人节”也是70年代日本商家炒作的结果,但到现在已没有几个人懂这节日的由来。

在这个商业盛行泛滥的年代,所谓新起的节日都不过是虚无空洞的节日……背后值得让人纪念或思考的意义一点都没有。我才开始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反应会如此强烈,因为商业气息太过浓郁的节日让人窒息。记得我刚到新加坡时,家人叮嘱我记得享受一下那里圣诞节的热闹;同样的,在我去香港之前,我也收到了同样的讯息。感受一下绚丽灯光、拥挤人潮的热闹,有什么不好呢?难得的佳节,轻松一下嘛……

可是,在和一些西方朋友谈话过后,我才开始感受圣诞节在他们心中带来的温馨:严冬时一家人聚集在温暖烛光的融洽和快乐。我没经历过严冬的冷酷,也不属于上帝,过什么圣诞节呢?无聊。沉浸在人潮中的狂欢不过是在享受佳节带来的轻松,而不是在欢庆这个节日。那些节日值得欢庆?属于自己原本文化的那些吧,因为只有在拥有那种文化背景才能和节日产生共鸣……其他的全都是“友族的佳节”,属于难得的假日。

所以,与其去欢庆那些不知所谓的节日,倒不如欢庆一下家人朋友的生日,抑或一些世界的重大节日,抑或对自己意义非凡的日期……至少有一点实际意义。

匆匆留笔

谁都懂这是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商业主导一切;但其中变化之复杂和影响的深远没人能看透。如果神存在,神也未必看得透。科技、教育、媒体、文化、以至于政治等各种社会现象都与这基层建筑有关。资讯和知识空前泛滥,但仍不足以解释现今社会过于复杂的变化。不同学说在不同领域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现象的揭示让人一次又一次地受启发和惊讶,但惊讶过后和一个清晰的总结的距离仍是那么遥远。我们掌握的“真理”和认知的“哲理“并没有比古人少,只是古时社会变化的缓慢足以让一个相对狭窄的事实或哲理被捧上不容被质疑的神殿。但正因为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才懂不知道的更多。知无涯,即使用尽人类可以生存的期限都不能走到尽头,因为没有尽头。其实我们也不需要这尽头,在沿途不断增加的力量(知识即力量)足以让我们持续前进。

只是,这多多少少削薄了知识的实在感。没有一套理论可以放诸四海(任何情况)皆准,在任何阶段都对。到头来可能就是只要你相信的,对你而言就是真的。或许需要摆脱对“一切绝对”的依赖。

最近有很多很多新的想法要整理探讨,但碍于功课和考试的繁忙,只能抽闲匆匆留笔,做一些空洞的概述,实际的内容还需更多的精神酝酿。(原本想要在这篇文章表达的内容和写出来的东西一点关系都没有,真是失败……)

Thursday, November 16, 2006

行走

走着走着,一直到意识到自己原来还在走……
停了下来,看了看过往的足印,一天一点的变化足以让自己对自己陌生。
视野的扩大模糊了焦点,角色的更新带来了冲击。笑了笑,我还是我-持续变化的我。
人生总是充满惊喜,做梦也虚构不到的片断偶尔会发生。
时间在飞逝,事情在变动,人生自然也在改变,记载过去的只有跨越时间的记忆。
青少年不会刻意去意识时间的存在,当他们意识到了,就肯定了身份的转换。
在成人的眼中,一秒一分一时一天一月一年的界限开始模糊,只有速度不变。
忙碌和清闲、紧张和轻松频密地交换,美好的时光瞬间成为美好的回忆。
于是又开始继续行走,一直到下一次又再意识到自己还在走……

Friday, November 10, 2006

念虑

教学后心情有点郁闷,搭地铁过站了,去到陌生的九龙城。随地探索只能带来短暂的焦点转移,淡淡愁雾始终笼罩不散。课堂上意料不到的彷徨不过是导火线,点燃了本就在心里堆积的火药。思绪多变的我控制不了杂乱的想法,过多的思想碰撞太耗神,拖垮了本就易累的我。
世界太大太广,社会太深太复杂,让我有点不胜其烦。为什么我需要对这么多事情进行思考?到底是被人影响的?还是以往自己催眠自己的结果?为什么我不可以简简单单地不动一根脑筋好像白痴一样生活?为什么我不可以让自己沉溺于一种事物中?做个疯狂读书的书虫,抑或疯狂打机的颓人,抑或随便找个物来玩玩到丧志?
是什么导致我不想去控制自己的思想往一个方向钻研,而是让它随物衍生,随机出发,随时漫游?为什么我总喜欢兼顾这么多东西?东不成,西不就,还要自以为豪;周身刀,没把利,是否最终会沦落为卖杂艺?
为什么我总是不断地弄醒自己,不给自己逃离的空间?难道我不向往迷离的虚幻空间么?为什么我的思想可以那么复杂?为什么我的情绪可以瞬间起伏?是因为我少了一个最终的目标?还是我害怕踏上无尽头的驿道?支撑我的到底是什么?还是我根本不需要一个支撑点?
写完了,崩溃了,希望明天起来后火药全灭,可以看见晨曦带来的希望。
由内衍生的突如其来的风暴,吹偏了航船前进的方向。风暴还会继续来临,航船也将会一次又一次地被吹得摇摇欲坠,但如果船沉不了,累积的将会是智慧和沉着?在辽阔的海洋中漂流,坚强的脆弱和脆弱的坚强犹如船的两面帆在彼此平衡。在阳光的早晨,船还是得扬起帆,在前往未知的目的地的同时划出船侧两旁的小浪花。

有时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只写喜不写忧呢?不应该散播负面情绪吧……吓坏人。或许有一天,当冲动来了,我会把虚构空间上的我给删除掉。

Wednesday, November 8, 2006

Professor & Students

Though conflict solved, but this incident has stimulated some thoughts inside my mind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incident itself.
 
      Generally I think professor and student has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due to different situation and objective. For a professor, their focus is about students' progress on only "THAT" subject; while for student, their focus is on their "university life" and "grades".
 
      I) Every professor urge students to buy textbook in order to excel in that subject. That's nothing wrong from that perspective. But students in general would find it's waste of money because they hardly find any time to "study" textbooks. 
  
      II) Every professor would like all students to attend class and tutorials so that they can been "taught" by them. That's reasonable if their teaching skills are good. But students in general would like to have their own freedom to make their choice. To attend lectures, or to watch lecture recording in room, or to study by themselves, or even don't study.
 
      III) Some professors would like to give numerous and demanding course works to "help" students to increase their understanding. I won't say they are evil-hearted but they are just a bit "ignorant". The course that they taught is not the sole course students are taking. Somemore besides studies, there are still many other commitments... A professor wouldn't hope that their students are only bookworm who only focus on their studies right? Though ironically, bookworms are among the groups that have the most chances to climb up to the position of professor.
 
      Though professors were students once but some of them forgot how they lived when they were students. It's normal since most of the adults forgot how they think and act when they were teenagers as well. But I will appreciate it if they can somehow recall their memories. I admire those professors who reveal their experiences. I like those professors that told students that they skipped classes before, or their professors were lousy and had terrible ascend.
 
      After all, university should be the place for self-decision making, learning to work in groups and compromising with others,  balancing of different life aspects but not purely following authotharian order. If your teaching skill s good and students find it useful, no student would like to skip the class even you want to chase them out. If your teaching skill is terrible, no student would like to stay even you force them to.
Fair play. Why must a student follows class? Personally speaking I am those kind of "bad" student who will skip class once necessary and won't feel guilty about that. It's my decision and I'm ready to pay for the price. What's wrong?
 
      The hardwork, stress and competition among Japanese & Koreans during high school to get into universtiy is well known. But guess what they do in university? Continue to be hardworking and live stressfully? Many of them chose another extreme: play around all the time. By the same token, many people who study really hard in university expect to have an easy life about graduation. Short period of sacrifice for long period of leisure huh? I can't see the logic behind. Life should always be difficult, but full of surprise and fun at the same time.

Conflicts solved?

Dear Choon Lim,

       The test is only 40 minutes. Basically, it is about the same as one question in the final examination. The topics covered in test 2 include
       1. circular convolution
       2. implementation of linear convolution by circular convolution
       3. DFT matrix
       4. Forward transform as dot product between basic vector and signal vector
       These are the topics that we covered in recent 3 weeks.

       The first time I taught random processes was almost twenty years ago. I started teaching DSP about ten years ago. I fully understand that both random processes and DSP are difficult. One professor equates DSP to quantum mechanics on the depth of the subjectc.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the keystones of many other subjects like communications.
       The major difficulty is that they are abstract. Also, some time, students do not know why the subjects are important and so they lose 
motivation to learn.This difficulty is being tackled by using examples and relating the theory to objects in real life like archery, telephone lines and TV reception.

       Another problem is that a student will have great difficulty at the later part of the course if he/she does not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taught at the begining. In fact, students will have problem if they do not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signal and systems or they have not taken erg2030.

       That is why I always stay behind after classes to answer students' questions. Also, Lawrence's revision should be useful. I heard good 
comments about his tutorials.
       For the last 5 years, my effort toward this course has never stopped and the effort is devoted to making this course easier to understand instead of making it more advanced.

       On the other hand, I need your cooporation. Talk to me after the lectures if you have problems. Some did and I am sure they are all happy and have their problems solved.


       It's weird as I was only focus on the quiz and didn't attack on him personally but he replied in so many lines to defend himselves. Well, it's good to enhances my understanding about his qualification and perseverance, and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DSP. But I think he misunderstood some of my points and shifted away from the topic: quiz. Communication gap huh?

Dear Prof,

        Thank you for your reply. I appreciate your efforts in past years to try to make this subject easy to understand  and clear. Personally, I think your lecture notes are well-written and organized. However, I still feel that the scope of the tests should be defined clearer. Since there are two tests, i think it's good to separate one test for one major part of the course. (e.g. First quiz for random processes, second quiz for DSP) instead of stating "lecture notes covered up to what date...".

        I suppose the logic of revision of some of the students (like me) goes like this: In the first quiz, only definitons of random processes are tested. Means, variance, autocorrelation & autocovariance, 2-D joint density function & 2-D joint distribution function are not tested. Hence, we would expect some part of these come out in the exam, since it's included in "materials covered up to last lecture". If there are 20-30% of the quiz is allocated for these topics, I think all of us would have no complaint at all.

        And if the purpose of the test is to test "purely on" whether student have good understanding about DFT, convolution e.t.c, I think it's 
better to inform all of us that the scope is from DSP's part materials. 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students solved it happily during the exam because they have prepared for that part. But that doesn't justify that these quizzes are "fair" in my opinion. A better quiz would be either of wider scope or clearer scope. I understand students and professor have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and interests, but I sincerely hope you can understand where our frustation comes from.

       Thank you very much.

Regards,
Choon Lim. 


       I feel nothing after sending this email. I just want to convey my message clearly about the format of quiz and I wouldn't have expected any changes. But other requests from classmates had somehow finally changed something. There maybe another quiz for those who want to take it and prove themselves. Conflict solved? I think it is solved since both sides can accept the suggestion.  I think neither side were right nor wrong, because it's conflict of interests. But does thi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voice out, communication & compromise? :)

Student's Response

 I guess most of the students share the same feeling as me... The quiz was poorly set.

Dear Dr.Cham,

      I feel frustrated after finishing today's test2.
     
      - the scope of the test is not clear, i try to raise the question in newsgroup but no one answer.
      - the questions b,c are quite similar, but it already counts 60% of the test.
      - none of the tutorial cover the content of the test.
      - the examples in lecture notes are not sufficient.
      - the difficulty and format are too different with test1.

      I don't think it made a fair assessment on students' effort. Therefore, I suggest that this 20% test should be slightly adjusted to 10 - 
15%. Thankyou very much for your kind attention.

I sincerely agree with you that the tests are not a good way to evaluate 
students' abilities.

It's hard to get a good result no matter how much time you spend....


      Let it go. This course is just nothing.

      - Lect, tuto notes and ass solutions are posted late.
      - Quizzes are making fool of us, and never reflect students' efforts.
      - Assignments are so poorly designed that it hardly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most basic concepts, but to frustrate us and make us lose
        motivation of learning.
      - Newsgroup is left deserted. Students attend class just for the damned pop quizzes.
      - The professor is always making fun of us: "It is very easy, right?" He thinks these words can make us relaxed, or boost our
        motivation?! What the heck the mindset is that?!
      - The lecture makes no sense. It just makes the simplest things in the world extremely complicated to show off his knowledge, to build 
        up his happiness upon others' frustration. Professors just know how to do research: when they cannot search anything, they
        "re-search". They never learn the lesson and art of teaching.

       Let it go and the world is beautiful.


       I agree with the Quizzes are not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evaulate our knowledge on this course after taking 2 tests.
       The marks of these two tests do not really reflect our ability.
       We may get high mark when we fulfil either conditions
       1)very very well-prepared
       2)very lucky
       3)always study the last chapter of the note for test

       I do not think we only learnt DFT or definition of random process only in 3410.This two quizzes really "天堂與地獄", really "random".
If we study hard autocorrelation these chapters in second quiz, we still fail in the test, but the material studyed is also the core part of the 
course.

 以上只是身為一個學生的小小見意,亦可當作course's  evaluation comment.

       Thanks for consideration.

       Though some responses are biased & emotional, but I sense & share the same anger, despair about the test & the disgrace about the professor. Hence I left my comment as well:
 
Dear professor and tutors,

    I have something to say as well. I think quiz generally shouldn't be set like this. It shouldn't include only one topic but should include few topics in all previous lectures. If this "style" is going to be continued, it would only encourage student to spot topic (latest one) instead of revising most of the topics. This quiz is not reflecting the knowledge of students, nor strength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It is destroying the self-esteem of student and driving them into the fear of failing this subject.

    You could say that these are just irrational responses from a despair student, and I admit I did extremely poor on both quizzes. But this is really what I feel after 3 days of hardwork, revising on all previous materials up to random processes. I think I am stupid not to cover up all 
materials but I think it's ridiculous none of the these parts are tested in a "test". I feel shocked!

    I acknowledge that professor has the right to set the question paper in any style, but I guess most of us don't like this style. It's not that the question is extremely difficult and beyond our comprehension. If the topic (DFT) is told prior to exam, I think all of us can do it. If the scope is not specified, then by common sense the quiz shouldn't only include DFT. Same goes to the first quiz. I don't think the mean of around 30 marks really reflects the standard of student.

    Of course nothing could be done now, but I would really hope professor and tutors take some time to think about our responses. After all, we are just students.

Regards,
Choon Lim. 

Tuesday, November 7, 2006

挑战

       没想到会在这屡屡地倒下……一个交白卷的学生看起来极像颓废的同学。
       我还是以往的逃课王,只是在少了教学录像的帮助下,变得有点一筹莫展。
       CA不再是帮助过关的那般简单,在不同教授的喜好下,有不同的杀人手段。
       在异地的高空坠落是陌生的,模糊的彷徨正在逐渐摧毁自信。
       或许是18个学分的错?当其他交换生都在游玩的时候,我只能在旁徒羡。
       但我不该被羡慕所迷茫,因为别人也正在羡慕我的生活。
       18分是这里交换生的学分上限,却只是南大颓废的象征。
       如果我修得再少一点,回去后等着我的炼狱会更难熬。
       何必去怨天尤人?那是走向堕落的开端。
       所以即便摔得再难看也终得爬起来,尽管那需要时间和适应。
       自信确实减少了,但乐观不可少,因为它提供给我挑战的勇气。
       谈不上有充分准备,但今天一战,等待……重拾自信的高昂!抑或……再度失败的不忿!
 

 
       再度死亡……为什么课程教的次序会不按照notes的?认栽了,逃课的代价。
       但是还是有点生气,怎么每一次都这么混账?教了N堂的课却只出第N堂课的内容。
       三天的努力复习恍如白费,20%就这样不见……
       要合格,我是否需要点运气?

Sunday, November 5, 2006

杂文重整

尝试重整之前有点杂乱无章的文章……当语文的掌握跟不上思考的速度的时候就是这样……

人生的抱负?
多想就这样到处戏说自己是个没抱负的人,然后一直迷茫探索。有谁的兴趣,是由天定下来的?都是被身边的人和周遭事物影响的,尤其是在小时候。有谁的抱负不包含少许稚幼心灵的单纯想象?可惜在现实中,往往很多人在正式踏入职场也踏碎了想象虚幻的镜子。我尝试通过周遭的人身上寻找答案。当初姐姐兴致勃勃去读酒店管理和旅游,结果没到半途就觉得乏味而休读了,转去当补习老师。老实说我真得对教师这行业挺感兴趣的,可惜在中学时听到太多教师告诉学生别当教师的劝告,因为华人教师在马来西亚的待遇实在不怎么样。现实考量啊!所以很多在STPM考4个A的同学都在读医科,即便可能那也不是他们真正的兴趣……“道理”很简单,你成绩那么优秀,不做医生太可惜了!
兴趣,到底是什么呢?职业,又是什么?或许……世上没有真正的兴趣,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兴趣会是旅游叹世界(导游不是旅游),如果那是一种职业的话。因为人的本性里好像有好逸恶劳这一项。但作为智慧的群体动物,人总得想办法在复杂的经济迷宫中找出路。为生存考量嘛! 没有比较,不会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但经济模式和结构不容许每个人都花上十年八载去踏上寻找的旅途,即便在这个转行很普遍的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阶层和身份的“自由流动"是近代资本主义吹响的潮号,古老的人们从诞生那一刻就日以继夜地重复同样的活动直至终去。没人懂他们的兴趣到底是什么,只知道他们的职业被烙印在姓名上了。Schumacher(shoe maker)不应该出现在跑车道而是应该出现在制鞋店。种姓限制自然不义,但“自由流动“也绝非想象中美好。
于是开始怀疑,有几人的抱负是真正的抱负,完全被兴趣所左右?我想不多,除了那些能改变时势的伟人。凡人,是否真的有必要去寻找“真正的抱负”呢?没几人能逃出现实的考量,因为人必须生活在群体社会中。从报章上阅读了香港科技大学创办人的故事,其实当初他也是为了有份稳定的收入才投身工程领域的。所以?
面包与兴趣这一个时常被讨论的课题或许根本不是一对单纯的选择。或许应该把工作和兴趣分开来看,一者为身体生存的必需品、一者为精神生存的必需品,两者在正常情况根本不可能重叠的,但你必须两者都有,才能开兴地生活。

自我?

每个人都活在群体中,但又必须在群体当中找寻自己。不是应该自个在深山独处才能找到自己么?不是,因为没有比较。阅人无数,方能懂最适合自己的性格是什么;阅历丰富,才能更容易找到自我。无怪乎,即便圣人如孔子也要活到七十才知天命。我想,自我是分散躲藏在各种生活经验角落当中的,因为人在对不同的人、事、物上都有不同的反应,只有把这些反应集合起来做一个合理的分析,才能对自我窥知一二。
可惜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糊里糊涂地给了每个人知识填鸭教育之后就把他当作木桶踢到社会中,让他在大缸里咕噜咕噜地滚。这与“号召”人要尽早找到自我好像有点背道而驰。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哪来问题?没有问题,哪来答案呢?都不自觉自己没有成长,怎么寻找自我呢?或许这个想法有点偏激了,但我觉得正规的中学教育基本上并没有给学生思考青少年应该思考的问题的空间,甚至连材料都没有。如果有的话,我就不会到这个时候才开始思考类似的问题了,对吧!简单的逻辑。

在很多情况下,本性真的很难移,即便你以为自己和以往不同了,其实也不过是换个姿势在原地踏步而已。但话说回来,如果不是极端的罪恶,为什么有必要在另一天就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呢?又不是患了人格分裂症。矛盾吧!或许我想要表达的是:往好的方向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瞬间的所谓“往好的改变”往往经不过时间的考验。因为,骤变含有太多的感性成分,通常都不太理性。欲速则不达,持续缓慢的前进难道不比短暂的急速冲击有效么?
因此,高昂的呐喊在心中逐渐失去了其实用,有许多人的呐喊仅仅是喊给别人看的。智慧、勇气的光环不可以套在身体外,只能内敛于精神内。愚蠢的人不过是因为意识到智慧难求,胆小的人不过在蓄积勇气,当他们终于迸发的时候不知比多少“智者“聪明,比“勇者”豪迈。

宗教与思考

与其花时间去祷告,不如花时间去思考。宗教典籍藏有非常深邃的智慧,是拿来启发思考的,不是拿来当饲料喂进每个人的口的。不肯尽信经典的人其实才是最具智慧的人。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智慧就是背诵一本经典这么简单,那记忆大师必然是无上的智者。可惜许多宗教就像个大钟罩,不让人四处寻找智慧,反而把人困在里面,教条般灌输其一面的“真理”,没有教导出智者,反而教育出许多偏激的笨钟人。多么伟大的反讽!你越能确信的东西,越可能让你陷入死胡同,如果你不仔细思量的话。我不认为“世界末日”的来临有多么恐怖,反倒是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只聆听一个“神”的声音,那将是世界的灾难。

以巴的问题
不懂为什么,几件事的连接让我想起这个世界上数一数二复杂的社会问题(宗教问题?)。首先是在北京旅行的某天晚上和他们一起在酒店看了“Kingdom of Heaven”,尽管很多情节纯属虚构的“历史”,但是我还是很喜欢某些句子带来的反思……名为为“上帝”的圣战,到头来不过是为土地和权力的厮杀。智者如Saladin也只能勉强营造一个短暂的和平期间,在一千年后的今天,和平仍然遥不可及。叹!
接下来在颐和园游玩时遇到了两个以色列人,然后昨天在寻找terrorism和media的资料发现了一个犹太人关于以巴问题迷思的解读的网站……然后我完全模糊和迷茫了。这一个全球瞩目的问题,在不同媒体的镜子下,折射出了许多不同的迷雾,真相到底是什么根本没人能懂。我才开始觉得,无论是来自以方的还是巴方的消息都有其局限性,无论是来自亲以的还是亲巴的媒体作出的报道都有其偏私。但与这事件无关的我为什么需要知道真相呢,既然真相是不可能被获知。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警觉,不要让自己陷入去支持那方偏激的观点就足够了……
或许在一千后,如果人类还活着的话,这问题依然还没被解决。由谁能遇见这问题被解决呢?我想起了我中学的马来老师的看法:这事情太复杂了,涉及太多情绪和仇恨。你杀我一人,引起我数千人的愤怒;我反杀你一人,也引起你数千人的愤怒……冤冤相报何事了?

语言与视野

视野啊!视野!眼睛的视野可以用人工的360度代表,心灵的视野不可能被代表。正因为大脑思维和情绪世界的复杂,世上才有数千种语言的存在,每一种语言的每一个字都有各自的内涵和外延,都是脑里某几条线的连接。语言帮助讯息的传达,也同时塑造着思维的方向。诚然弱势语言的消失让人惋惜,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根据自然法则,我们生活在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当你惋惜吹捧英语削弱了普通话的影响力的时候,别忘了推行普通话的政策削弱了粤语的影响力,也别忘了粤语的强势削弱了广州内其他方言的影响力。
取谁舍谁根本不是一个需要被激烈争吵的问题,语言是一个沟通工具(与人沟通或与文化沟通)。与其钻牛角尖,倒不如学多几门语言,认识几种文化、开阔自己视野。

欲望与视野
如果你剥夺了一个人的视野,他什么也不会要求。但当他的视野逐渐在扩大,那他想追求的,就会在越远的缥缈处……人,总是贪婪的。在推动社会前进的,追根究底是不是人自身的欲望呢?多方面的欲望,带来了多方面的失衡。正因为人不可能有一刻没有欲望,所以人每一刻都处在失衡状态,每一刻都尝试去平衡。原来,生活。。。就是各方面欲望的平衡。
欲望这词好像有点负面……其实欲望可以是俗的(名、利、权),可以是不俗的(求生欲、求知欲)、可以是情的(友情、爱情、亲情),可以是非情的(清闲、享受、遨游)。
当下这一刻,你的欲望(愿望)是什么?

Wednesday, November 1, 2006

北京游

从没想过我会去北京玩,不是因为没有憧憬过,而是因为没想过自己会舍得出这么一笔钱去玩。5天4夜北京游,我总共花了港币4300。。。于是用破产的代价换取了4天的疯狂尽兴。和两个西方朋友(德国人Jaquim和瑞典人Frederik)一起在中华文明的文化中心共同游玩,多么难得和奇异的机会啊!
 
这一次旅游绝对是至今我最享受的旅游。飞机坐港龙航空(连续5年成为中国国内最佳航空公司),在机上享受丰富的飞机餐,看辽阔的云海和灿烂的日落;酒店住四星级的宝辰饭店,躺宽阔的客厅,睡舒服的大床,每天享有种类繁多的早餐。。。哇,真是过分豪华奢侈!但更令人享受的是自助式的旅游,一起看旅游书定流程、一起在地图找方向,其中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带来了无数次的意外惊喜和开兴。
 
第一天(26/10):
晚上七点多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刚搭出机场的门口就遇上狡猾的黑车司机,尝试蒙骗我们上他的车。毕竟我是刚抵达的游客,对于当地价钱没有认识,360元是贵还是不贵心里确实没有把握。。。幸好当我正在犹疑间,Frederik从他那本lonely planet:China(Which becomes our "Book of Wisdom" afterwards)找到了有用的资讯:正常价钱80-100元,骗人的黑车则索价380元。好书啊,连这都有说。逃出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后,问了问维护秩序的公安去市内的价钱到底需不需要360元那么贵,立刻知道了答案:哪需要360元?不用100就到了,那些XX,抓也抓不完。呼,幸好第一步没走错了,没被砍。。。
 
于是上了一部跑表的正规德士,这一次轮到我想蒙骗他我来自广州,可惜到后来连我自己都觉得露出马脚了。第一,我答不出广州的气温和交通状况,只能胡混;第二,我那不听话的德国朋友一直要我问这问那,搞得我不像“国内人”似的,再加上后来在练习“香港中文大学”怎么念。。。这,露得太明显了吧!
 
好不容易经过几段“特堵”的路段,我们终于到了建国门内的宝辰饭店。四星级的饭店,叹,这一辈子都还没这么奢侈过,真的既让我享受又让我愧。九点了,看来什么地方都不能去了,只能在附近走走,找一找吃的。12度的秋风让我这个受热不受冷的热带动物有点受不了,母亲关于嘴唇干燥易破裂的叮嘱使我刻意不时用舌头去添唇边。在一间台食火锅店前停留了一回,最后还是决定进去享有晚餐。我的两位朋友叫了清汤底,我则叫了麻辣汤底。哇,还是一样的麻和热,搞得我鼻涕口水全都出来了。火锅,虽然简单,却是我认为最能吃出食物鲜味的方式;只是20元,和香港的一个普通餐同样价钱呢;在北京,应该属于中档消费吧!
 
第二天(26/10):
这一天我们决定好了去长城,只是能去的长城也有好几段: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黄花(剑口)。。。八达岭是最多游客去的地方也是最商业化的地方,所以第一个被我们排除在外了。慕田峪长城秋天景色最美,黄花(剑口)最具挑战性,但两地都要从怀柔车站出发,所以本来想要到那才做最后决定;不过在询问酒店服务员的意见后,觉得黄花实在太远了,所以最终选择去慕田峪长城。跟着“智慧书”的指示,我们从北京站地铁乘到东直门,乘公交车到怀柔车站再换小巴。第一次在北京搭地铁就在比较旧的北京站乘搭感觉和乘搭新加坡和香港的地铁很不同,仿佛身处在中国七八十年代的工业时代。再加上不幸遇上上班的人潮,结果感觉更像了。
 
今天早上比昨天晚上更冷,站在东直门外汽车站等待公交车实在冷得令我有点难以适应。好不容易等到去怀柔的公交车,幸好车上还有售票员,不用投币,否则我们就头痛了。售票的大姐蛮好人,可惜司机却相反,不但大声地喝令一些乘客(不是我们)把大型行李放在后面,而且驾驶速度不快。。。结果我们就这样在车上呆了两个小时半,到站时精神都没了。根据“智慧书”的提示,从这到长城的交通需要25元,我还以为是公交车,到这后才发觉原来是比较舒服的小货车。既然正好是25元(证明没被砍),就上了。
 
到达慕田峪时发觉还是挺多游客的,但这还是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如果连慕田峪都如此,那么八达岭的情况必定如某处形容的“被人潮一直推往前”。开始形成这种古怪有趣的想法:Tourists are all mutually exclusive. You don't want to miss out any hot tourist spot, but you would like to be the only tourist to be there, though economically it's not possible. 可以坐缆车上,可以坐滑车下,但毕竟还是亲自走上比较有感觉,实际上也不过花那二三十分钟,何必做懒人呢?
 
“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的一句话让长城更加闻名;实际上要到长城有何难呢,要在长城上多走几段路才会消耗体力。这一伟大的建筑真的是连绵不绝,涵盖万里,一眼望去,在崇山峻岭中直切横行,犹如万丛绿中一点红。可惜这天雾多,少了清晰度,多了朦胧美。有的路段很斜,行走时只能专心看下,若一不小心踩空了就完了。在长城上行走,最重要的是脚下行走不同路段和心中感受那种视野和胸襟,而不是去尝试寻找特别的东西,毕竟城墙楼台大都千篇一律,没什么好比较的。在上面逗留了三个小时多,大家都累了,决定坐缆车下。缆线比香港海洋公园的斜多了,让我在起初时有点害怕。下到山后,开始遇到了兜售旅游纪念品的摊口,也开始了北京行之The ripped off and the art of bargaining。
 
话说Jaquim的购买欲最旺盛,需要送纪念品的朋友也特多,所以很不幸地在这被ripped off了两次。首先是几双筷子和木盒。开价220,Jaquim还价100,嗯,杀一半价,看起来价钱还可以接受,于是成交。在旁的我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虽然换作是我就不会买,因为这对我来说没什么特别。但不久,我就惊讶地发觉到原来他被砍得一颈血。不久后,我和Frederik在另一摊看到同样的货物,Frederik表示有兴趣但始终不肯出价,结果那个(差劲的)小贩自己把价钱从260一直降到30。。。终于让我们知道了杀价的范围:原价的10-15%。我们本来不打算跟Jaquim说,以免他醒觉自己买了愚蠢的东西,但最终还是难免。真悲哀!实际上,他在我们醒悟的同时又被ripped off了一次,用了50来买一件只值5-10的衣服。叹,他们今天可赚大了。原来实价是原价的十分之一,幸好终于知道了。
 
在经过两个小时多的车程后,终于在晚上回到了东直门。Frederik 想去 lao she tea house (老舍茶馆)(门票60元起),Jaquim想去看什么武术表演(门票100元起),我心里直吐苦……我那满是窟窿的钱包啊……但又不能扫兴,所以很自然地我站到了Frederik那边。经过一番找寻,终于在西单大街找到了那间茶馆,看起来气派还不错的嘛!经过Jaquim和服务员的一轮鸡同鸭讲,我不得不把普通话派上用场 。哎,真是尴尬的场面。我不是存心耍人的,一开始还以为双方沟通没问题,不需要我这个互动翻译器的嘛!其实我是个很懒的游客,不想当翻译器……
 
进到茶馆后,陆续看到不同国家首脑的照片,才惊觉原来这个茶馆大有来头呢!一碗香茶、几碟糕点,一次过欣赏中国艺术表演的主要精粹:华乐、京剧、相声、魔术、变脸、少林功夫,60元,不贵不贵!\

28/10/06(六)
北京天气的变化显然很大,昨天还是冷风嗖嗖的,今天就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好天气,宽敞的天安门广场也就特别明亮,人潮也特别多。红帽顶顶,小旗飘扬,啊,旅游团,快闪!出于个人偏激的想法,不喜欢跟团的旅游方式,所以……就算我老了,凭着我的经验,我也不要跟团旅行!
 
在天安门广场第一幢看到的是毛泽东纪念堂,尽管是后门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闲置等待……经过正阳门,右转后有人民大会堂在左边,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右边。看到了要参观毛泽东的长龙,倒!我可不想排队排一个小时。毛泽东是伟大没错,但是伟大的是民众;既然我已经看到了伟大的人龙,那我就不需要看毛了。在广场溜达和混账了一下后,就走行人地下道到对面的天安门。人、人、人!
 
跟着人流进入紫禁城后,被一位能说流利英语的“销售员”(我像这样称呼应该没错)拉到“西安什么美术学院”画展去了。我们三人本来都没有打算买什么,后来在不断地游说轰炸之下开始动容,再慢慢心动,终于大家都各买了一幅图画。用150元买了一幅鸳鸯鸟的丝绸画,打算当作送给姐姐的结婚礼物……我想应该还是挺值得的吧,尽管我们都不懂我们究竟有没有被ripped off。
 
随后我们就进去故宫博物馆参观,因为某些“黑暗交易”我们只用40元就买到了门票。(正常票价60元)。呼,终于进到紫禁城了……大得半天都走不完,就这样按图依次游览各宫各殿,出来时已是下午三点多。

Wednesday, October 25, 2006

探索?混乱?自省?

不懂为什么陷入一点混乱。或许在极度忙碌过后,思考的需要就来了。到底什么是朋友?究竟是会去互相主动联系的才叫朋友?还是曾经有过经历的就叫朋友?到底那个才是友情的基石?信任、了解、谅解、联系抑或仅仅是话题?
 
      我,会不会太差劲了点?
      抑或,太沉闷了点?
      还是,太烦人了点?
      究竟,我是怎么样的朋友?
      冷漠?虚伪?无聊?普通?枯燥?诡异?幼稚?
 
      我知道,随着价值观和原则的不同,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心中都会不同的评价。每个人都会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朋友。只是,理智的分析却不能帮助我逃开这种感觉。我想我在做着神经病式的思考~是探索?是混乱?是自省?     

Tuesday, October 24, 2006

世事难料

世事难料,尤其是某些事更是难猜。谁也不会懂下一秒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改变,谁也不会懂这可能的改变又会给其他人带来什么震撼性的改变。又或许因为这样,到后来事情还是没有改变。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但也可能不发生任何事情。有的人因为不想陷入烦劳的漩涡所以选择游乐,有的人因为不想带来复杂的转动所以选择观望,有的人因为不想错失突然的感觉所以选择试探,但没有人可以凭意志主宰事情的发展。实际上也没有人懂得到底是事情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单纯的人只想单纯地生活,当几个单纯的人交集在一起的时候,生活却开始走向不单纯。只希望,即便事情再怎么发展,生活再怎么不单纯,单纯的人们的心。。。到最后,还能是单纯的。因为在记忆的碎片当中,单纯的永远是最皎洁闪亮的。

Wednesday, October 18, 2006

有用网站 - 韩语

基础学习网站:
     
      http://www.korean.go.kr/hangeul/cpron/main.htm  学习发音最好的网站,有真人口型示范,连大多数韩国人都分不清的애에얘예以及现在已经不用的长短音都教,强!
 
      http://rki.kbs.co.kr/learn_korean/c-text.htm#01/  韩国电台的韩语教学,发音很正统,很有用的一个网站。
 
      http://korean.sogang.ac.kr/  可以从初级开始学到Intermediate Level 3,完全免费!
 
      http://www.korean-edu.com/  收费网站,但可以通过有趣的Flash免费学到很多"Basic Words"。
 
      http://www.learnkorean.com/  比较沉闷但很系统化的教学方式
 
      http://languagelab.bh.indiana.edu/korean101.html/  我现在用的课本的辅助网站。
 
      http://www.interedu.go.kr/indexc.html 只能学习和练习基础发音。
 
      学习论坛:
     
      http://sunlina.anyp.cn/  据说是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学汉语的网站。内容丰富、多元、实用!
 
      http://www.krdo.net/Forum/thread.php?fid=69  韩岛-韩国最大的中文站。     
 
      http://www.koreaxin.com/index.asp 韩国学习第一站。
 
      其他:
 
      http://www.naver.com/ 韩国超强第一人气网站,类似google。
    
      http://cndic.naver.com/ Naver下的汉韩韩汉网上字典,还有和英语、日语的字典。
 
      http://chinese.kg21.net/  GyeongGi Province 的网站,里面有一些关于学习韩语的有用链接。

Tuesday, October 17, 2006

我的歌

 我相信在偶然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在耳边响起一些弦律,可能是常听的流行音乐在脑里产生的混合作用。因为是音痴,所以我只会听到一小段单调的音乐。但我还是胡乱作了一首属于自己的歌。(再过半小时就是遗失笔记本一周年纪念。。。~.~ 顺便诅咒一下那个顺手偷走我的电脑的混蛋!)
 
      我的歌(粤语)
 
      风声歌声可否再响起
      陪我去寻觅远处黑暗的挑战
      沿路踏过荆棘   随时碰到惊喜
      欢呼声中带一点苍悲
 
      时间。。。飘逝
      无意地刻上成长的足印
      抬头望向天际   无穷无尽优美
      欢呼声中带一点苍悲
 
      谁像。。。星辰
      能永远挥发无私的光辉
      穷尽我这一生   亦无法到真理
      风声歌声亦都渐远去
 
      所以。。。
      用这歌  用这风  吹起我  再来过  下决心向前  亦燃烧起我心中的火
      用这歌  用这风  吹起我  再来过  下决心向前  亦燃烧起我心中的火  好好过
      欢欢喜喜跨过每一天   的是我

Sunday, October 15, 2006

知己莫如己?

从中大辩论队的朋友的Blog中看到了一个关于生命灵数的链接,于是也去查了查自己。蛮准哦!(关于我的性格方面90%准确)。但顽皮的我怀疑我的名字到底起什么作用,结果用假名去查,也显示一样的性格。其实这个就是用生日日期来说接的星座分析嘛,呵呵,名字输入只是幌子哦!
     
姓  名:阿猫阿狗阿猪
出生日期:西元1984年5月28日 (農曆73年4月28日)
靈  數:18

 這組數字顯示
      你是個和善而固執的人,對人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理想中的生活方式,會非常頑固的堅守自己的信念,實際上就是固執。外表看起來好像與人相處十分隨和,其實心裡想的都是自己的事情,並且多半會照著自己的想法努力去實現理想。(和善而固执,真是形容得很贴切,连我都不知道可以这样形容自己。把自己的感受心情经历成长视为重点,因为我想每个人其实都只应该管好自己的事,不应胡乱对别人作出猜测。但我会谨慎控制其度,不会以自我为中心的。)
        如果想成為頂尖的佼佼者,在你的專業領域中有輝煌的成就,通常有六、七成的機率可以實現,但是在這麼高的成功率背後,卻也如影隨形的潛伏著激烈的危機,不得不注意喔!
        在情感上,對朋友講義氣,感情付出很多,而且對你的另一半非常好,雖然外表看不太出來,其實你內心深藏有孤獨感。這與你的固執有關,越固執則越好強,越好強則對感情要求越高,提醒你好強對事業或許有幫助,但是對感情一點也沒有幫助。(这话说成这样,很难反驳。。。)
        「不要太期待對方」是給你的建言,你可能習慣依賴對方來得到良好的成就,雖然事業上的合作運還不錯,但不論在愛情或事業上,真正要獲得成功,凡事先要自我要求,確信自己最終必能達成目標,如果一直都是在期待對方的行動和給予,最後可能會導致一場空喔! 
        你的生命目標主要在交流、溝通、思考這些方面,個性比較孤僻,事業的起伏比較大。當你站在眾人面前的時候,可以將自己的才華發揮的淋漓盡致,很會用形容詞,講得頭頭是道,在眾人面前表現的很好,很亮麗,但是當曲終人散,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其實是有些孤單失落的。(其实还没找到生命目标,在思考当中。。。一个人独处,难免孤单失落,世间有几人真能避免?但我会把它看成正常的事,愁绪飘过后好心情自然会来)
        你的個性特徵是喜歡呈現出自己的才能,並且會設法讓自己多才多藝。個性中同時存在奇怪的一面,雖然你在與人相處時,總是能夠滔滔不絕,但其實你的所知有限,在專業的領域中學問不夠博,涉及的知識層面也不夠寬,這就是阻礙你跟別人交流最主要的原因。(博而不专,死穴!)
        你的優點是學習能力很強,能夠發揮所長,所以你喜歡慢慢學習,慢慢思索,也有豐富的才華,是個有思想也能夠充份表達的人(是我追求的目标,至于事实是否如此,轮不到我自己来自卖自夸吧!呵呵!)
        你的缺點是太喜歡一個人獨處,常常是孤零零的一個人,雖然自己喜歡獨處的樂趣和享受,但會讓人感覺你是個孤僻的怪胎。(独处难免孤单却可以喜欢独处,是不是一个矛盾的混蛋呢?)
        喜歡獨處的個性會防礙婚姻和一生的運勢,因為孤僻的特質不容易認識很多對象,雖然也會有機會,但是在愛情的表現上會偏向羞怯保守而拘謹,並形成一種愛批評及分析的性格,因此容易影響到彼此浪漫的氣氛,甚至會干涉或影射到對方而不自知,無形中打破和諧的氣氛而喪失機會,讓婚姻受到一些阻礙,而且在事業上也會比較晚成。
        你的天賦潛能在於特殊的才藝,而且是綜合型的才藝,不是那種專心型的。比如什麼樂器都會一點,然後組合起來兼編曲,當一個編曲家。因此你可以把很多東西都學會一點,並發揮天賦潛能把這些才藝綜合起來,呈現出來另一種新的特殊才藝。 (综合型的才艺,不是综艺型的!)
        http://www.kindheart.com.tw/cgi-bin/element1.pl

      学韩语之难处(一)

      第一:同音异义词太多。既然在有声调的华语里都有这问题,那在没有声调的韩语里这问题更严重。这也是韩语无法完全去汉化的原因,当同音异义词出现的时候,需要用上下文来确定这词代表什么,但这需要读者的思维;所以其中一个方法就是用汉字来注释。
       
      第二:同义异音词。这一个真的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应该只对于能掌握汉语的人而言。譬如说죽마고우(竹马故友-典故源自东晋),汉韩的发音很相似,但我要形容“竹”时却不能用죽,而必须用대나무죽只在那个词中=竹。又譬如说,“火”这字,有(纯韩文)(源自汉字)两字,各有各的词汇。(火肉=고기,火曜日=화요일)还以为有捷径呢,看来只好逐个逐个词学了。不过怎么说,相较外国人,掌握汉语的人学韩语还是比较容易和有优势。
       
      第三:韩语有一套很全面的发音系统(除了没有f音之外),所以音译英语或其他语神准。但也由于其全面,对于要学习者来说是一大挑战。再加上许多连音、变音、元音调和规则,要掌握韩国会话看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事哦!
       
      但有一点不能不指出的是因为韩文的有效的拼音组合方式,不像日文般有几十个符号来代表不同的音,所以韩文的电脑输入可以很快被掌握,一旦掌握以后速度可以超快!

      华语 - 教与学

      我终于也当了一下教师,虽然暂时只有区区一小时,但感触和启发良多。首先,那一班小六生的华语水平有点差,虽然读写听说可能都懂一些,但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居然不懂拼音怎么拼。。。震撼!难怪从南京来的另一位“教师”说他们的水准和大陆的一年级差不多。看着拼音符号不懂怎么拼,怎么念得懂课文呢?怎么查字典呢?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不是吗?陪同的老师说他们对这些符号不太认识,似乎隐喻着拼音不是教学里的重点,叹,我的妈呀!学习语文的第一步,不是应该先从拼音开始的吗?
       
      我每个星期只有一个小时,所以我不会天真地把自己当成“救世主”,妄想让他们在一个月内进步神速;但我也不想浪费大家难得有机会交集的机会,我想要至少给他们带来少少改变。这一个小时是被校方安排成一个用普通话交流的平台,可是一班18个学生,怎么交流呢?而且他们的词汇那么有限。。。如果只是唱唱歌,猜猜谜语,说一说绕口令(绕口令是否真的有助于掌握正确拼音?我强烈质疑。一点生活实用性也没有。),玩一玩猜音游戏;究竟可以对他们带来什么改变呢?数个星期后,他们会记住什么东西呢?
       
      但是,如果不用这一些节目,难道我要给他们上正式的课么?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啊。。。既要不落俗套,又要对症下药,有点难呢。。。我会依据我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来刺激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增光他们的见闻,尽管可能有些非正统。。。
            (一)七大方言简介和来源
            (二)粤语与华语的主要差别(九音vs四音、有韵尾vs无韵尾、无翘舌vs翘舌)
            (三)前鼻音vs后鼻音的掌握(a、an、ang;e、en、eng;i、in、ing) [*通常后鼻音比较多]
            (四)简单复韵母的词汇掌握(ai、ao、ei、ou)
            (五)i(y)复韵母和u(w)复韵母的掌握
            (六)翘舌的掌握[*大多数的翘舌音都比平舌音多]
            (七)ch/sh/zhi 和 ch/sh/zhe 的分辨
            (八)粤语和华语各种音的对照转化?
            
      希望我会帮到他们一点点。。。说到华语水平,我知道我的笔画偶有学错、字体有点死板、文法总有错误、文章缺乏色彩;但对于拼音的认知和掌握,我可是有点自负的。(难以避免的弱点,哎!)
       
      虽然自负,但还是差点滑铁卢。。。话说我自以为是地去纠正我的外国朋友关于“上”声的拼音,于是他去问他的汉语老师,得到了如此答复:很多马来西亚学生学的不是正统的拼音!当我乍从他口中转说听到的时候,几乎有股热血要冲上脑。。。拼音有非正统的吗?虽然我不想说马来西亚华人普遍的华语水准很好,但是也不能说不正统吧。。。不过几分钟后,我冷静了下来。什么原因呢?为什么会有出入呢?
       
      后来无意间在书局的一本书中终于找到了答案。按照音韵学的标准,阴阳上去的声调分别是55,35,214,51;而最“恶搞”的音就是上。只有在单词或在句尾的时候才读完整的214音;在其他场合下都只发21音,把音说沉后不会再提上去。可能小学学的时候曾接触过214的上音,但是随着生活日积月累对21上的应用,让我以为21才是上的“正确发音”。这一次真的是摔了个大跤。。。不过还好,至少我那时纠正他说的不是单词,而是词汇;在应用角度来说我是对的。可我纳闷的是为何那个教师不教他们214--〉21变音的规则呢?太复杂难以解释么?搞得有些朋友在日常会话里的“上”音如此不自然。。。(试看把“我们都是香港人”里的“我”和“港”都发214全音,你就知道什么叫外国人说华语了,叹,真恶搞。。。)
       
      其实,教与学是互动和同步的。。。我现在发现有几处地方我是从小就学错的哦!

      Saturday, October 14, 2006

      一星期死亡之旅

      7/10/06(六): 和同学在Lab一起熬通宵准备长达20分钟关于Media & Ideology的Presentation。
       
      8/10/06(日): 一边写明天要交的Tutorial Paper,一边温习erg2310D的mid term quiz。
       
      9/10/06(一): 早上:Quiz。再一次不过关,没能答对超过一半的题目。。。中午:交Tutorial Paper,发现自己好像是写最少的一位。不过还好的是Presentation做得还不错。。。
       
      10/10/06(二): 很努力学习韩语。
       
      11/10/06(三): 课最多的一天。晚上赶Assignment。
       
      12/10/06(四): ERG2310D Assignment Due。去了青衣公立学校教普通话,新的体验,感触良多。逛了一下Shaw Lane,气氛很热闹!
       
      13/10/06(五): 逃课赶ELE2510的Assignment。晚上小组讨论关于Terrorism Presentation的Outline,进展还好。
       
      14/10/06(六): 在lab自己学习Matlab。既要掌握Matlab的basic command和应用,又要去了解electromagnetism的原理,哇,很枯燥。所以趁机无聊在这松懈一下。。。
       
      15/10/06(日): 估计会在lab度过至少半天。还要复习ELE2510,嗯,难度有点高。
       
      16/10/06(一): ELE2510 Mid-term Quiz。 ELE3310 Matlab Project Due。
       
      17/10/06(二): KOR1110A Mid-term Quiz。
       
      后记:不懂为什么,Matlab 的Due Date延迟了。。。于是暂时复活,死亡之旅在下下星期延续~哇哈哈
      23/10/06(一):ELE3310 & 3410 Matlab Projects Due
      27/10/06(五):ELE3310 Quiz
                               ERG2310D Matlab Project Due

      Tuesday, October 3, 2006

      粪人

      在洗衣房遇到一个粪人。我把衣服放在脱水机后转过身和朋友聊天,聊着聊着那机器已经停了。我不知道机器停了,突然有一人很不客气地“喂!”一声。哼,礼貌一点说一声不可以么?我人都已在那了难道还会霸着那架机么?世上只有你一人该用么?机器才刚停几秒就迫不及待要赶人走自己用,去死吧!

      粪人在用了脱水机后转过身,然后用流利的普通话和一个女生交谈,非常好人地说明应该怎么用洗衣机、怎么放洗衣粉,还说什么下一部干衣机很快就可以用。我本来想用粤语和朋友投诉此人的无礼,但当看到他用粤语和另一个人打招呼时,我打消了这念头。但我的愤怒没有休止,我决定写下来,因为这个粪人是我在中大遇到的第一个令我想要呕吐的人。
       
      此粪人明显是两面兽嘛!我一直都相信,一个人在小事情上的行为都是自主的(如果不是在不得已或不自觉的情况下),是他自己选择在陌生人面前展示嚣张。素来最讨厌两面兽,尤其是在男女不同性别间、抑或不同朋友间展示极大程度的不同的行为。这一种人,我有理由相信,在背地里总藏着一些阴谋,在内心肯定有着对名、利或钱有着过多的欲望,象一个带着天使面具的魔鬼,当遇上他认为不值得带上天使面具去讨好的人的时候,就不会犹豫露出其狰狞的一面。
       
      仅仅是不礼貌的“喂”一声可能不会让我感到如此的愤怒,是他那另一面虚假的礼貌,让我就感受到了此人的“黑暗”!你属于恶魔世界,为何你不见鬼去?

      Monday, October 2, 2006

      海洋公园 + 烟花表演

      上星期五下午:海洋公园万圣节。付了200元,自然就对这个负“盛名”的一年一度的万圣节有点期待;但有期待通常就等于有失望,这一次逃不了。关于恐怖诡异和害怕被吓这一回事我觉得男和女有着很大不同的见解。男的(大多数吧我认为)会觉得这明明是假的,有什么好被吓的?就算气氛再恐怖、灯光再诡异、鬼出现的地方再意外,也不会被吓得心惊胆跳吧;但女的会。所以结论是:玩这种东西很无聊,要值回票价,除非你是和你的女朋友一起来共同享受那种气氛,否则呵呵,等着打哈欠。
       
      其实也不是说海洋公园做出的效果很差,其实灯光、服饰、气氛都是很好的,只是关键在于我给了钱,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应该被吓倒,对我来讲是矛盾的。始终觉得恐怖的元素离不开:意外(大声在耳边喊、突然跳到你面前等)和恶心(血、尸体、痛苦等)。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鬼屋有什么意外可言呢?全都是假的又有什么恶心呢?说到心惊胆跳的感觉,我觉得那次第一年MSA的ghost walk ("treasure hunt")推开厕所见鬼那一刻最好;因为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但海洋公园还是很值得去的,不在于特别的万圣节,而在于那些机动游戏和其他展览。虽然觉得它不是真的很大,但挺好玩的。(听说迪斯尼比这小,那就是真的很小很搞笑了)
       
      昨天晚上:中国国庆烟花表演。我忘了有多久没看烟花,也记不起其实到底自己有没有看过烟花,真是愚蠢,呵呵。但这样很好,至少看到这一次的烟花表演时很惊讶很愉快。虽然40万人挤在港岛两岸很拥挤,但是为了那一刻(23分钟)天空中的灿烂,闷热的等待是值得的。烟花,真得很好看。我想,没有几个人会讨厌看五颜六色缤纷灿烂的花,但伴随着的烟却把最高的IFC建筑也给遮住了。。。美丽+享受, 似乎逃不开以污染环境为前提。但如果有人倡议为了环保(和经济),从此不应该再放烟花,我想我不会反对的。毕竟烟花再美,也比上日月星辰的美。少一刻人工美,多换几刻自然美,不是很好么?

      爬山记(3)- 再游南Y岛

      上星期六,带国兴和他的一个中国朋友康泰去南Y岛玩。再尝了尝驰名的阿婆豆腐花(这一次真的见到了阿婆),再登了两座山。在这里登山的其中一个乐趣就是很容易可以找到不同的径。于是在技高胆大心细和体力充沛的康泰的带领下,登了一座比较多石陡斜的秃山。只可惜我们很迟才到南Y岛,剩余的时间不足以让我们登上最高的山地塘,天气又阴沉,所以只好选择较易走的菱角山石级道。
       
      这一次登山耗的体力明显比上一次多,因为与两个步伐都比我快,体能比我好,时不时跑来跑去、跳来跳去的疯子同行。不过和疯子们登山自有其乐趣,因为我也是同类,只是稍微逊色而已,哈哈。去到山顶时不巧天刮来一阵短雨狂风,但在天已渐黑的情况必须继续赶路,幸好在走到极限前下到了山脚,看到了那令人感到温暖和安全的街灯。
       
      走到码头,刚好错过了几分钟前的船,下一班要九点钟才开,只好在这吃海鲜晚餐了。80元,吃到了不错的味道,还好吧!但这更增加了我的疑惑,为什么上一次OAL的那餐要如此贵。。。花了132元吃垃圾~愤怒!我经过最著名的海鲜酒家天虹,看到12分的套餐才1000元,平均一人100元不到,还有鲍鱼。。。为什么上次那个垃圾餐需要132元?我的钱给得好冤哦,还我!大型主办居然不比自己单行旅游便宜,要么是有人吃钱、要么是管理极滥,真是叫我直摇头。
       
      回到去中环,刚好经过一间著名发型屋开张,有许多明星轮流经过留影呢!在专业强劲的灯光效果下,化上好妆的明星好起来每个都好看,呵呵。就这样,爽快但疲累的一天。

      Wednesday, September 27, 2006

      靓汤

      真得很感激亭姐特地给我留了一锅花生鸡脚果皮猪肉蜜枣汤,其味道比我家里煮的汤还香甜。虽然处在异乡,但并没有特别想念家里饭菜的味道,或许早已习惯了。其实我也想煮一些菜,尝一尝自己熟悉的味道,但我只待在这几个月,厨具买了又带不回,只好打消这个念头。
       
      这一锅汤没有勾起我思乡的愁绪,却让我深深感动。很好人呢!于是老毛病又来了,我是谁人啊……值得别人如此对我。叹,我不是因为自觉十恶不赦所以有着深层的罪恶感,但只受不施总让我看到内心中的一点灰……正如每一次打电话回家都不可能让父母向我倾诉些什么,总是被叮嘱好好读书和照顾身体,像朵温室的小花总是接受阳光却不能把温暖也反射给太阳。
       
      没有什么能做的,看到厨房的两架电热炉被不注重公德心的宿生弄得很脏,便拿起旁边的抹布顺手抹了一下。至少,这样算是减轻了她明天的一点工作量?那些人也真是的,用完厨房煮东西后就几乎不顾留下来的残渣,只顾医饱自己的肚子就算……哪处都有这样的人,真无奈。

      Tuesday, September 26, 2006

      喜喜事

      9月25日,姐姐正式过门的日子。于是乎,姐姐过了一天属于人生最美丽的一天,爸爸妈妈虽然忙到有点不舒服但还是很开兴,很多亲戚朋友也来了,也没有搞事的,所有事情就这样顺顺利利地过了,只可惜我不能目睹一切。朋友都说我应该回去,但这样来回就等于马币2000(港币4000),负担不起。。。如果我在新加坡的话就好了~
       
      人生就是这样的咯,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有得就有失。。。有少许不懂怎么形容的遗憾呢。。。

      Sunday, September 24, 2006

      爬山记(2)- 南Y岛的菱角山和山地塘

      原本星期六的南Y岛不是计划好去爬山的,而是“随团”(越来越讨厌随团了,哇哈哈哈)去参观和享用海鲜餐的。但如此多人挤在天后庙一点意思也没有,午餐的海鲜餐又让我尝到了至今尝过最难吃的虾,那160块可真的给的冤了。更何况三点多就要回去,不到半天的行程,太不值得了。于是决定自己搭晚一点的渡轮回去,但当得知原来那费用不过14元时,我的心又再次刺痛,原来那顿不过尔尔的海鲜餐要132块钱啊?啊。。。晕
       
      决定留久一点的原因是因为看到有几座山可以爬,再次期待那种从高处俯瞰陆地的心醉神怡。于是从索库湾出发,经过许多度假屋之后,看到了启往菱角山的告示牌。休息了一会,做好上山的心理准备(只能有心理准备,因为什么外物装备也没有)。从这里看到的风景其实也不错,面对一座小丘的同时拥抱四周空旷草地的平静,看到悠悠白云的同时感受鸟儿的鹏程万里,真令人心情舒畅。上山的路段非常易走,因为全是石级。(1999年竣工)我们一路上山,走到累时就回头望一下,沉醉于其优美景色后又继续向前向上。还没到山顶,但我们已经开始觉得不枉此行,树、山、海、船、岸、楼、山、天,物物连接又层层远去,而且途中还发现了一些奇异的植物和虫类,爽!
       
      不久,终于走到了山顶。我恍如身处在一幅宏伟的三维图画中,一角是榕树湾的发电厂和其附近的山群;另一角是隔海对岸的港岛,但这些岛都被包围在广阔的海之中。多神奇的一幅图画啊!第一次看到真实的地型--湾、盘地、湖、石岩、防洪堤、岛,酷!那可容纳二百人的渡轮在这幅图中不过是那么微小的一点,而通过粗略的比较,载货的邮轮有七座大厦之宽,也不可谓不大了,但几艘邮轮也不过是海上的点缀。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到整个港岛的沿岸线,那些高楼在群山的包围中显得有点渺小,海洋公园的摩天轮也要很好的眼力才能看出来。个人认为,这个景色比从太平山顶上看下来的图像更震撼!
       
      找了一个巨大的石岩坐下休息,我那德国朋友原来带了两粒橙,哇,在山顶之上面对山海云阳吃鲜橙,好像在享受着以前看电视广告Mild Seven那种优雅。。。这些岩石都是难得的飞石啊,虽然看起来有点危险可能会随时滚下山。。。山上的风很大,帽子很可能会给吹下去,只好收起来了。这风之强劲让我站都有点不稳,让我有点怀疑有没有可能就这样被吹下山呢?
       
      往下山径走了不久,看到了一个地图。。原来刚才的菱角山并不是最高的,前面还有一个更高的山地塘。看一看手表,四点多,距离日落还有两小时,应该可以走到山顶,于是继续走。因为之前走过的全不是困难的路,所以没想到会遇到一个这么困难的上山径。走不到多久,就看不到一个明显的途径了。。。前方仿佛没路,到底要不要继续走下去呢?
       
      试探了几步后,发现前方还是有路,只是可能少人行走,所以都给灌木丛遮住了。于是继续前进,但被逼和草木做亲密接触,有时稍不小心会被地上的连藤勾住,有时裤子会被一些有刺的植物刺洞。过了这条极窄的路,看到了高耸的山就在前方,泥径开始变得倾斜,为免滑到,很多时候都必须用双手扶住周边的岩石,有时甚至要按住一些石头跳上去,刺激哦!但也必须很小心。在不断攀爬的过程中,有时会看到一些以前的登山者避免迷路留在树枝上的记号,有时风声太强会让我神经紧张了起来:会不会有蛇啊?有一些路的地陷下去,使到灌木丛比我还高;有一些路的灌木丛太密,我回望居然看不到跟在我身后的朋友。大约经过四个记号之后,我猜想我大约走到了一个小山顶,但要环顾周边的风景却有点困难,因为四周八边都是草木。
       
      尽管这里的风景比不上菱角山上看到的风景,但因为处于更高的位置,所以另一边的船只显得更微小,更平静。夕阳的光辉片洒在辽阔的海洋上,如一幅静止的山水画。休息片刻,我们便开始下山。下山比上山困难,因为草木把路给遮挡住了,如果一不小心踏进坑就会被吓一跳,深怕滑下去;而且一旦踩到松散的砂石很容易就会擦伤。好不容易,终于下山了,整个过程大约耗费了两小时半,到山脚时脚已经累到不能站直。呼,山下的海风也很大,买了瓶啤酒,在码头边喝边看夕阳下山,那感觉真独特。
       
      南Y岛,是个登山的好地方啊!

      爬山记(1)- Kowloon Peak

      老实说,来香港之前从来没有想象过的活动是---Hikking。香港不是一个大城市吗,怎么会在香港爬山呢?但到了这边才懂得原来香港群山连接,平地极少,难怪寸金如土。其实我身在的香港中文大学就建立在山上(比南大高很多哦),虽然上山下山有点辛苦,但却随时可以看到无敌海景和夜景,真的爽得不得了。
       
      第一次爬的山是沙田的Kowloon Peak。(如果没猜错?)原本只是要在沙田附近走走看看有什么景点,拜访了车公庙、香港文物博物馆,穿越了许多公寓后,在靠近沙田围mtr station的地方发现了郊野径地图。于是我们一直沿着这条柏油路上去,经过一两个新村和童军营地后,看到了一个“请各位清明拜山人士别随意留下易燃物品”的告示。抬头四周望一下才发觉在山腰处真有几个坟墓(有一些坟墓还放着一些酒缸,到底是什么风俗呢?),看来这些家庭可真的讲究风水。。。之后上山的路线就属于泥路(但很安全),不久就到了其中一个山顶。
       
      哇!从山上望下去的风景简直美的不得了,之前上山耗费的力量完全是值得的。我看不到南边的港岛因为被更高的山封住了视线,但我却可以很清楚地俯瞰北边整个沙田新市镇的风景:刚才去过的博物馆,那些绚丽的购物中心,四周矗立的高楼,还有一条从海边流进去市中心的“护城河”,那几条跨越河的行人桥。这远比刚才在博物馆看到的模型真实,更令人震撼!尝试寻找中文大学的所在地,不过似乎被山坡挡住了,只能通过辨认“tolo harbour”来推测大学的位置,看起来还蛮远的。。。还有略微在西边的一座高山,似乎就是那座全港最高的大帽山,呵呵,期待登上去俯瞰全港的景色。
       
      但令人喷血的是我居然看到有一幢大厦在其顶部悬挂巨大的可口可乐广告牌,以其高度根本不是让行人看的。这分明给登山的人看的。纳闷:究竟这叫创意、厉害还是叫浪费、愚蠢。但这奇怪事确实令我觉得很好笑,滑稽的广告牌。
       
      我们赶在日落前下到有街灯的地方,但走到那时脚已酸得不得了,只能停下来休息一下。虽然累,但确实值得。意外发现、惊喜探索、神怡景色、广阔视野,哇,爽!决定了,我一定要去完香港所有可登的路线,尤其是那些鲜为人知的,呵呵~

      Friday, September 22, 2006

      Fun

      Strange it may seem, but I've decided to take more time to watch movies DVD, which can be borrowed from the UC library for free. Maybe I need to be more "movie-literate", or maybe the course that I am currently taking :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has changed some of my views, maybe I should have more "FUN".
      I watched "Face-off", an infamous but rather old movie directed by John Woo. One of the bad guy was shoted and he said:" We did have some good time, didn't we?" before the moment he died. The word "FUN" suddenly came out from my mind.
      I believe all the people are pursuing "FUN" in their life. Some may suggest "FUN" is their life objective, but I don't think life is as simple as that. Life is not only "FUN". Life is about "having FUN but not at the expense of future "FUN", bringing FUN to others while not disturbing their right to get FUN."
      FUN is about : Having a good meal, a sound sleep, a healthy body and mind to get our basic desires fulfilled.
      FUN is about : Having good interactions and sharing good time with friends, family, parnter to get our social needs satisfied.
      FUN is about : Exploring heart inside and worlds outside to fulfill our curiosity and fill in our spiritual void.
      FUN is about : Makes yourself a better person, enjoy the compliment while still be able to keep your head cool whitout having any prejudice on others.
      FUN is about : Keep your kindness and sincerity while still be able to protect yourself from evils.
      FUN is about : Storing good memories to fight against sad, sorrow and aging.
      FUN is about : Enjoy what you are doing and even if you don't, force or persuade yourself to if the things are unavoidable.
      I went to a musical fountain on top of the shatin plaza with my friends after having our dinner. A 3 years-old child and her little brother were dancing so happily like future stars. Of course I never expected that and I really feel the "FUN" from them. Such a great time. And out of my expectation as well, "gwai sok", the friendly hostel officer told me that so nice to see me always happy. Well, a really warm and touching compliment although I think I don't really deserved it. Haha. My smile is not always with me because I feel tired very easily. Neither am I a good joke tellers or funny guy that possess a "happy aura". The only thing I can assured is I don't have any hatred or negative thinking about others. Haha.
      Some people are only "Success oriented" (like the detector in face-off?) , and some people are only "Fun oriented" (like the terrorist in face-off?). Both are extreme ways that can't be the true path of life. Human is neither truely independent nor totally belonged to society. We have to gain success in order to safeguard ourselves in the society, but don't forget to develop our "fun" sensors as well along the way...till the end. And...mass communication (including entertainment)...is just an essential part of our life.

      Tuesday, September 19, 2006

      初学韩语

      因为好奇+兴趣+环境,所以拿了韩语这门课。用汉字笔画来代表各个人体器官发音部位,实在很有趣,只要懂了十个母音和十四个字音就可以念所有韩国字。当碰到那些念法和粤语接近的韩文时,更是令人高呼:爽!(粤韩以及其他许多方言都源自唐宋古音)。仗着这一点点优势,还以为可以很快掌握韩语,但不久就碰到困难之处。。
       
      韩语的发音实在难啊,许多音都介于已懂的音的中间,再加送气、挤喉,变化真的多端。那可恶的ㅅ,啊,明明轻s音却会听到ts音,尝试发ts音却总是太重,还有那超级复杂的变音系统。。。哇。。。以前小时候究竟是怎么样开始掌握正确的音的呢?听音模仿、照字解说去玩弄舌头却还是掌握不到,呜。。。
       
      但正因为这超强的拼音系统,韩语翻译其他语言很神啊!不像华语音译英语。。。变得一块块似的。。。只是韩语没有声调,同音异义词太多,要听得懂意思完全要靠上下文衔接,再加上音短,真可谓是世上其中一种最难听得懂的语言。(虽然好听。。。)
       
      한극어 어렵다!

      Saturday, September 16, 2006

      好梦

      梦见自己回到母校,遇到三个精伶的小弟弟,然后被缠着。玩着玩着就开始倚老卖老开始给了劝告起来:
      你们还小,不应该有这么古老的想法。世上没有绝对的黑,也没有绝对的白,所有东西都居于其中,一样事情的是与非不能轻易地被判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就能走向美好的未来。
      很奇怪为何这原梦话如此地流利,而且我又记得那么清楚。这些大道理岂是小学生听得懂,更像是说给我自己听的。。
      之后也梦见父母了,感觉很好,是好梦啊!
      在这早晨爽朗的天气,我要继续努力学习韩语了!
      안녕하샤요! 저는 허준람이애요.

      Thursday, September 14, 2006

      自我

      自我:一个很虚无缥缈的概念,但每个人却必须在这个群体社会中找到它。如何?哪里?几时?Where is your way?问你自己。可是自我不是存在于自己当中吗?为什么要这样去寻找?难道有表面的自己和深层的自我么?难道有假的自己和真的自我么?有意识的寻找是为真?亦或潜意识的显露方为真?
      梦见了和姐姐及母亲未来生活的一段小插曲。。。我在想,要获取自我就需首先认识自己的感觉;但若只在意自己的感觉却只会沉溺其中不能自拔,逐渐地以自我为中心却也逐渐地丧失了自我。或许,真正的快乐并非源自于自己的平静,而是源自于他人的平静。施比受,更有福吧!
      我是愚蠢的,因为在正步入成年之际才开始烦恼青少年时期应该烦恼的问题;可是在以前的时候又哪会深切地感觉到这种矛盾呢?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感觉与责任。啊,我必须承认我还没找到自我,还必须在这过程中不断地迷茫跌撞徘徊思索;但我也不能把这个错乱的脸孔挂出来在外四处游荡,免得被抓进神经病院。。。
      要彻底地放下以自我为中心是不可能的,只有缓缓地放下、逐渐地认识、持续地提醒。。。继续前进

      Sunday, September 10, 2006

      星光熠熠耀保良

      被拉去看现场慈善秀,以前都是在电视机上看的。才马币一百块就可以看到许多明星的表演,还不算贵吧,更何况也算是做慈善?坦白说,这算是我真正听的第一次演唱会吧(之前静茹和光良的只是校园演唱会),所以对于现场效应、人潮气氛、灯光效果、舞台布景都特别新鲜。感觉还不错么,好的东西不需要多,印象深刻就好。
       
      陈慧琳和Twins的演唱一般、关心研可能潜质会更好一些、李克勤和侧田果然是唱家实力班、但可恶的黄耀明让我听到睡着了,幸好草蜢的劲歌热舞又再次把我唤醒。熟悉的歌声,他们是我小时候最支持的乐队组合呢。安仔的高难度空中伴侣舞让人惊叹,但郭富城的舞步更让我认识到了什么叫劲,不愧是舞王。初时我还怀疑现在还有没有人支持他,但他的舞蹈却让我觉得这个巨星不应该退休。
       
      离开后遇到一个阿姐询问我们可不可以把那本介绍手册给她,原来她是在关心研唱歌时伴舞的小丑差利。大会并没有提供给工作人员手册,但她却很想要这本手册。坦白说,虽然我想留下一些什么来纪念,但这本书只有赞助人和明星的相片,所以我给了她。这本手册,对我没有什么价值,许多观众也把它弃置在地上,但对她来说却极有意义。她说:她是在这里出生的啊!闻之动容。香港人对香港有特别的归属感,这不是外人可以容易理解的。
       
      归属感啊!我究竟应该归属在哪里呢?父母、知己、朋友都对我很好,但。。。不懂为什么呢,我很少把真正的心事分担出来,也不会对人倾诉偶尔的孤单,别人活得已经够忙够累了,也有自己的烦恼,何不只让人记得我的笑容呢?从前的我好像只对自己笑,现在的我好像只对别人笑,好像都是极端哦?真伤脑筋。第十天一个人睡的孤单,被空穴疑风吹起了伤感,在Beyond沧桑的歌声中挤出了几滴愁水。

      Thursday, September 7, 2006

      文化交流

      终于完成了IA的申请,终于排完了课程表,终于清理完了两个电邮箱积累的信件,可以休息一下了。难得在外国,当然要像井底的青蛙一样把眼睛睁得超大,把即使再细微的变化也看成非同小可。选择香港是因为比欧美便宜,所以在了解当地一些文化之外自然要和其他国际学生交流一下,认识不同的世界,开一开眼界。

      北美洲
      1。美国果然是一个大国,单单从那转过来交换的学生就占了三分之一。每一州似乎都有独特之处,近乎像一个国家一样。西岸和东岸的不同,北方和南方的不同,城市的快速和农村的保守,再加上许多移民社会,美国真的是一个文化大熔炉。不过,也正因为它大,可能他的国民就不太对其他国家感兴趣。如果有西方人不懂丹麦的首都叫哥本哈根,那一定是美国人。:P

      2。Hi. How are you? Good. 我相信这一定是从美国人传过去给其他西方人的,呵呵,虽然已经习惯了这么做,但还是有点不太适从。好像没有听过他们回答bad,但我每次还是要想一下到底是good, pretty good, ok, not really well还是bad。

      3。British english or American english?尽管美式英语比较强势,但很多欧洲人还是喜欢用比较优雅的英式英语。至于对我这个连英式还是美式都分不清楚的亚洲人,自然讲哪个都无所谓啦。

      德国
      1。当我的德国朋友告诉我:在德国,没有排队文化这回事,我感到非常惊讶,我还以为这种情况只在大马发生呢。。。这与德国人的文化不相符合啊!原来对守时那么认真的他们来说,排队这回事并不是该维持的秩序之一。

      2。啤酒。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了啤酒德国人怎样生活,因为这是他们的生活的一部分。狂爱喝啤酒的德国人啊!在想着是不是德国人把这个文化传给其他西方人的,呵呵。

      3。Heidelberg,德国最出名的城堡,也是其他西方人联想起德国的图像之一。

      4。德国面包,没法国面包这么出名,但另有特色。到底特色在哪呢?好想试一试阿!

      5。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要是一旦以后有人对我能说多种语言感到惊讶时,我会说德国人也是必修德语、英语和选修荷兰语一个、法语的!况且,德语比英语难学。

      6。原来schumacher代表shoe maker(“做鞋佬”的意思),真有趣,但也想象到以前的封建社会对于人的社会地位的严重钳制。

      北欧
      1。瑞典、芬兰、挪威、丹麦。毗邻的四个国家,却有着四种不同的民族语言,感觉上有点神奇。或许他们都是相同的,除了芬兰语之外。

      2。北欧人真的壮!男的彪悍,女的魁梧。

      3。丹麦的生活水平很高,挪威也是。挪威因为有油田所以很富有?第一次听见。。。

      荷兰
      1。不知道一开始是谁翻译过来的,Dutch一般都比较喜欢称呼自己的国家叫the Netherlands,Holland不过是他们一个著名的码头。真是一场美丽的误会啊!

      2。原来郁金香叫tulip啊,欧洲的魔幻之花,哈哈,有时候只懂中文不懂英文真的很难沟通,更气煞的是我明明知道那样东西,却传达不到给别人。

      意大利
      1。意大利的美食:意大利粉、意大利薄饼(比萨)很出名啊,为什么不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呢?

      希腊
      1。希腊人的名字真的很长!一个拥有悠长历史的民族,令人景仰啊,只是他们像中国人一样,都不用古希腊语了,用新希腊语。

      韩国
      1。韩文真的很特别啊,用汉字接过来的笔画来构成拼音,只要懂得什么画代表什么音,就可以说出来了,多好玩。

      2。韩国人有些文化很粗鲁啊,要开路只要撞一下就可以了,会不会是因为他们酷爱吃辣的关系阿?

      3。少了Kimchi,韩国人每餐都吃之无味。

      日本
      1。日本还是一个高度压抑的社会吧。。。从他们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举止可以猜想一二,连举手打招呼都觉得他们特别生硬快速,是我胡乱猜测么?

      香港
      1。和新加坡一样都是那样地发达繁忙,但在许多地方有着截然的不同。感觉上香港人在小事上比较乐于助人(大事不懂),当你有问题或脸上有疑惑时即使你不主动求助可能会有人主动伸出援手。觉得大学里宿舍员工比新加坡好,商场服务人员的态度也是。至于现不现实?我觉得凡是住在城市生活里面的人都是比较现实的吧!

      2。以前曾听过一个笑话:在新加坡,凡是没有明文规定允许的就是禁止;在香港,凡是没有明文规定禁止的就是允许。但感觉上香港的告示和警告牌也不少,在厕所里居然看到Please don't stand on the toilet seat。有谁会这么变态吗?对于惯于用common sense的西方人来说,许多告示牌都是多此一举的。这是否就是文化差异呢?

      3。个人觉得,香港的食物比新加坡好吃,因为更贴近家乡口味吧。但外面的食物放了很多味精,一吃就吃出来,这不是真正的美味。味精不是不可以放,但是不应该让人吃得出来啊!

      4。有一点很细微的东西到现在都不明白(也许并没有任何理由存在),香港的车辆行驶靠左,行人走路或上电梯却靠右。要么就像英国车辆行人都靠左,要么就像欧美都靠右,哪有混起来的呢?不过香港也不是唯一如此独特的地方,在日本,车辆行驶靠左,东京的人行走靠左,大阪的人行走却靠右;一个国家内有两种习惯,真让人惊讶!

      5。因为要与国际接轨、竞争,所以觉得香港人即使再小也没有岛民心态;相比之下,具有丰富资源和地理优势的马来西亚国民的视野胸襟却极其狭窄短浅,真可谓极其无奈。新加坡一个小岛就可以创造出经济奇迹,马来西亚拥有强她十倍的优势却停滞在后,对于那些稍微有认知和见解的西方人而言,我再解释也掩饰不了当中的问题所在。

      其他
      1。东方人恨不得想要把肤色变白一点,但西方人却想要把肤色变黑一点。。。可不可以交换一下,各取所需呢?

      2。大多数西方人包括女性都喜欢运动,而且很多从小就开始学习,但东方就呵呵~是不是家庭教育的不同导致的啊?

      3。喜欢血拼几乎是全球女性都喜欢的活动。。。

      by TemplatesForYouTFY
      SoSuechtig, Burajiru